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147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私有化失败, 中国中药市值一天蒸发67亿港元!
受私有化失败影响,中国中药(00570.HK)股价一度暴跌44.5%至2.12港元,创2013年3月以来新低。最新收盘价为2.48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25亿港元,一天跌超67亿港元。 中国中药上周五晚公布,国药集团拟私有化的计划告吹,因为其境外直接投资未获批准。私有化的计划先决条件,即境外直接投资批准于10月18日仍未得到满足,而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并未延长。因此,私有化建议于10月18日失效。中国中药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不会撤销。本次大跌此前已有征兆,中国中药17日盘初一度跌近12%,主要原因是公告由于目前预计在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即2024年10月18日或之前,不太可能获得尚未获得的境外直接投资批准,要约人和控股股东目前正在寻求投资者集团同意以延长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但目前仍不确定能否获得投资者集团的该等同意。中国中药18日继续下跌,不过跌幅收窄至3.29%。今日大跌主要受18日晚间公告影响。今年2月份,中国中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药集团拟以每股4.6港元的价格将中国中药私有化,对比2月7日停牌前的收盘价3.43港元,此次私有化价格溢价约34.11%。国药集团持有公司约16.3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2.46%;控股股东以外的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即中信证券有关成员公司)合共持有3374.6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67%;其他计划股份由独立股东持有,涉及约33.67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87%。根据国药集团的相关持股比例计算,此次私有化的总代价约156.45亿港元。2月22日复牌后,中国中药高开24.49%,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4.26港元,涨24.2%,成交额为28.22亿港元,总市值约214.53亿港元。2月22公告私有化停牌之前,2月6日和2月7日分别放量上涨7.22%和9.94%。在2月22日之后,中国中药价格长期在私有化价格之下徘徊,但与私有化价格相距不远。但6月26放量大跌11.72%,次日盘中大跌9.21%,收盘下跌2.44%,不过7月31见底回拉,在10月2日创新高,达到4.46港元。中国中药母公司为央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本次私有化,大股东一方持有股权比例较小,需要动用资金达到156.45亿港元。今日下跌后,私有化需要资金已远超中国中药市值。过去10年,国药集团不断进行重组整合,2013年至2015年,并购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和一方制药;2021年,战略重组太极集团。
证券时报·e公司
余胜良
2024-10-21 18:36
“11天大涨215%”A股公司,董事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财务总监离职!什么情况?
9月30日晚,香雪制药(300147)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永辉于2024年9月3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及王永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王永辉立案。 据香雪制药2023年年报,王永辉,男,1962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工商管理硕士。曾任广州万宝集团洗衣机工业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副总经理。现任中国中药协会特聘副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王永辉自1997年创立香雪制药,现担任香雪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为该公司法人代表,目前未直接持有香雪制药股份。2023年,王永辉从香雪制药领取的薪酬为90万元人民币。公开报道显示,在广州近期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生物制造创新的未来展望》圆桌论坛上,王永辉刚代表广州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作为特邀嘉宾进行了分享。王永辉在会上表示,生物医药是技术导向和创新驱动的高科技产业,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持续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真正具有全球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新药,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对于实控人遭立案,香雪制药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各项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久前,香雪制药曾一度大涨,成为A股关注度较高的“牛股”:7月31日—8月14日期间,该股从每股不到4元快速涨至11元以上, 11个交易日内累计涨超215%。 资料显示,香雪制药专注于新型中药饮片、中成药、功能保健品、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亏损6.766亿元、5.301亿元、3.89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8.72%至10.97亿元,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公告王永辉遭立案调查同日,香雪制药同步披露,近日,公司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朱维彬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原定任期至公司第九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其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香雪制药称,朱维彬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人数低于法定人数,亦不会影响董事会正常运作和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此前,今年8月2日,香雪制药公告,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林振邦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截至目前,该公司暂未选出新的证券事务代表。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9-30 20:53
广药(澳门)国际公司与北日本制药株式会社签订国际合作框架协议
人民财讯9月20日电,据广药白云山消息,9月20—2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暨世界中医药创新创投大会在珠海举办。在9月20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为促进中国中药、日本汉方药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国际化标准,推动广药“精品中药”产品拓展日本市场,广药集团(澳门)国际发展产业有限公司与北日本制药株式会社签订国际合作框架协议。
日本
广药
中国中药
人民财讯
2024-09-20 22:08
【e公司观察】央企重组整合动作频频 产业动力与创新活力成提速“双翼”
随着中国五矿拟入主盐湖股份消息出炉,央企重组整合再添一例。同样是在9月,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事宜,中国船舶集团已经拉开资产整合大幕。再往前回溯,中国稀土集团入主广晟有色打响今年易主“头炮”;国药集团私有化中国中药;华润集团超百亿元入主长电科技;保变电气控股股东兵器装备集团与电气装备集团进行输变电装备业务整合等案例接连出现,央企重组整合事宜所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已达20家左右,且影响面还在持续扩围。实际上,市场普遍关注到的这些大案例之外,还有一些央企内部的“小重组”也时有出现。比如,今年8月底,凌云股份全资子公司之间就开启吸收合并,以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共享及优化。并购重组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央企重组整合好戏连台,则更加锁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一轮重组整合提速,明显体现出速度快、节奏稳、力度大等特征。再往深处拆解,则可以明显看出两条差异化路径。而且每条路径背后,又都指向以往国有资本布局中存在的某些阶段性短板。一是行业整合。以中国稀土集团入主广晟有色为例,这被视为稀土行业整合提速的标志性事件。稀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但在一段时期内也出现资源分散,竞争策略、经营业绩差距很大等问题。稀土资源加速整合,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对稀土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发展。二是高科技布局。一些国有资本,过去较多布局传统产业领域,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相对滞后。而以中国华润超百亿元入主长电科技为代表,可以明显看出其间变化:一方面,央企正加快参与到更多高科技行业中,不做高科技行业的旁观者;另一方面,华润微本就是功率半导体IDM龙头,与长电科技能在产能、客户、管理等多方面协同运营,进而带动整个集团的半导体封测技术水平提升。按照部署,国有资本的统筹配置,需要加速锚定“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从今年以来央企重组整合案例来看,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正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前进。这并非乍然现身。例如,在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之前,就早已经有“南船”、“北船”合并。再比如,兵器装备集团近年来也推进西仪股份、建设工业重组整合,并购重组安徽军工,一流军品生态圈建设取得成效。这说明,这一轮提速的央企重组整合,是借着新的政策东风,奏响的“接续曲”、演绎的“连续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在这个过程中,暗含着未来国企改革的一条主线——推动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这一方面指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指向创新活力;一方面指向现有产业,一方面也指向未来前瞻。从中长期来看,可以预期的是,一个新的国有经济布局版图正呼之欲出,尤其在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有望以更快的节奏勾勒成形。
国企改革
证券时报·e公司
王小伟
2024-09-09 20:09
万邦德:创新驱动发展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8月28日晚间,万邦德(002082.SZ)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加强内控管理,进一步降本增效,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上升1.93%,实现归母净利润3,770.41万元,同比上升19.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78.31%。药品研发与市场拓展稳步推进近几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医药市场环境,万邦德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已形成医药制造与医疗器械板块双头并进的格局。在医药制造产业领域,公司在多种产品中采取“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模式,形成“以天然植物药为特色,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导,呼吸系统和其他领域用药有选择性突破”的产品格局。目前,公司在药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根据米内网三大终端最新数据(2023年)显示,公司主要的制药产品均在细分领域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比。其中,银杏叶滴丸作为公司的独家剂型品种,已被列入科技部火炬项目,且公司有望凭借“原料药+制剂”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银杏叶系列的市场地位。间苯三酚注射液和盐酸溴己新片均作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分别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用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石杉碱甲注射液作为原研品种,不仅在改善认知功能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制药产品剂型涵盖滴丸剂、片剂、颗粒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等14个剂型,拥有164个产品、185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66个品规进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5个品种规格进入2023年版国家基本医保目录,13个品规进入《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外常用药品清单采购目录》。海外医疗器械业务成倍增长医疗器械方面,公司围绕“医疗设备及医院工程集成服务+高分子器械+骨科器械”,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已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自动化生产基地。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1.07%。其中,南非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9.17%,归母净利润63.14万元,同比增长124.35%。特迈克非洲公司作为医疗设备及医院工程集成服务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在南非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作为该国最大的本地医疗设备代理销售和维保服务商,以及医院建设“交钥匙”项目承包商,特迈克非洲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可满足医院90%以上的设备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其所销售的产品中,80%以上在中部和南部非洲国家拥有独家代理权,品牌影响力在行业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在骨科植入器械领域,公司主要从事人体骨科植入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线包括胸腰椎融合器、颈椎融合器、脊柱内固定系统、独立式融合器和单髁膝关节等。目前,已有6类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20类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截至报告期末,医药制造板块拥有专利35个,其中发明专利34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石杉碱甲已分别获得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专利各1个;而医疗器械板块拥有专利115个,其中发明专利27个,实用新型专利55个,外观专利33个。整体来看,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在天然植物药的分离纯化技术、药物释放技术、化学原料药合成技术以及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药物的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作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邦德研发中心被浙江省认定为“心脑血管药物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被台州市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称号,其心脑疾病用药(中成药)万邦信诺康银杏叶滴丸入选“2024中国医药品牌榜【医药终端】”及“首批‘浙产中药’产业品牌”。此外,公司盐酸溴己新片入榜“2023年度中国非处方药产品综合统计排名—化学药·止咳化痰类第二名”、石杉碱甲和制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取得“科技成果登记证书”等荣誉。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以期在医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CIS)
万邦德
中药
医药生物
2024-08-29 08:54
中恒集团位列“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30位
人民财讯6月26日电,6月25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共生大会(2024米思会)开幕,会上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中恒集团(600252)位列“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30位。发展至今,中恒集团已形成以医药工业、健康食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日化美妆和中药材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中恒集团
中国中药
中药
人民财讯
康殷
2024-06-26 19:54
估值偏低 部分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
昨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公告称,拟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子公司复宏汉霖(02696.HK)。此前美的置业(03990)股东私有化了地产开发业务,华发物业服务(00982)则被地产母公司私有化。复星系近年来一直在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如今私有化旗下子公司,举动颇为反常。复星医药现金对价为24.60港元/股,较复宏汉霖股价停牌前一日18.84港元/股收盘价溢价超30%,本次吸收合并现金对价合计不超过约54.07亿港元或等值人民币。2023年,复宏汉霖实现营业收入约53.95亿元,净利润达5.46亿元,这是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盈利背后,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销售后,持续销量扩大,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约人民币45.54亿元,同比增长70.2%。这可能是复星系决定将其私有化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复宏汉霖股价累计跌幅也超过60%。 2019年9月在港股上市时发行价49.60港元/股,首日开盘价47.45港元,截至发稿前,市值255亿港元,募资30.9亿港元。复星医药称,自复宏汉霖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医疗行业、港股整体趋势等因素影响,其H股股价水平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复宏汉霖自上市后亦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6月23日,美的置业发布公告称将进行股权重组,将全资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产权从上市公司私有化至控股股东,美的置业这一上市平台将专注于物管、商管等经营性业务及代建代销业务等。 股东可选择收取1股美的建业股份,或收取现金5.9港元/股。公告显示,2023年,计划进行剥离的美的建业未经审核收入为699亿元,未经审核税前净利润为41亿元;而保留集团实现未经审核备考收入为35亿元,对应的未经审核备考归母净利润为3亿元。美的置业上市时募资时发行股价为17港元, 在发布内部重组公告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24年6月21日),美的置业收报3.75港元/股。美的置业此次剥离出的主要资产是土地储备。根据美的置业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的置业涉及的开发业务及319个物业开发项目,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约2650万平方米,大多为住宅物业。华发物业服务则相反, 5月14日,要约人铧金投资(华发股份的间接附属公司)以现金0.29港元/股私有化公司, 较停牌前收市价溢价约30.63%,应付最高现金代价约为16.7亿港元。华发物业服务主要是物业管理资产,这次私有化相当于回归到地产业务平台中。借壳上市以来,华发物业服务并未通过上市进行过任何股权融资行为。融资功能和流动性缺失之下,华发物业服务每年还有不菲的上市维护费,包括上市费用、投资者关系维护费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和审计师的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私有化方案公布后,复宏汉霖上涨19.43%,美的置业盘中一度涨超100%,截至收盘,上涨69.87%,华发物业服务涨幅为23.87%。受流动性不足、估值偏低、融资功能受限等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已超过10家港股公司决定私有化退市,其中雅士利国际、达利食品、海通国际等多家公司已完成私有化退市,中国中药、建溢集团等公司已披露私有化方案。
港股
美的置业
重组
证券时报·e公司
余胜良
2024-06-25 23:00
今日生效!全球半挂车龙头,正式从港股退市
作为全球半挂车龙头,中集车辆 (301039)于2024年6月3日下午四点正式作别港股市场,公司H股股份正式从联交所撤销上市。 终止港股上市地位中集车辆在2023年11月28日首次披露退市计划;今年3月11日公司公布具体方案,计划以每股H股7.5港元要约回购中集车辆全部已发行H股以及从香港联交所自愿退市,合计将斥资约11亿港元,公司A股上市地位不变。6月3日晚间,中集车辆公告,公司H股退市自2024年6月3日下午四时整生效;截至目前,公司H股股份已正式从联交所撤销上市。截至要约最后日期,中集车辆接获 H 股回购要约的有效接纳达到1.43亿股,占公司全部已发行 H 股的约 25.443%,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 7.111%。自港股上市以来,中集车辆累计(前复权)涨幅近61%。对于选择港股退市原因,中集车辆曾指出,由于H股的交易量较低且流动性有限,导致公司难以在香港联交所有效地进行融资,另外,自愿退市后公司节省与H股上市监管合规相关的成本及费用,同时可以为H股股东带来一次性投资收益。中集车辆表示,公司 H 股股份已正式从联交所撤销上市,公司将不再受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的限制,亦不必然受香港《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的限制。后续公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就所回购的全部 H 股股份办理注销,以及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变更公司章程等事项办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及时披露相关进展。今年以来,多家港股上市公司着手私有化退市。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第一季度已有海通国际等5家企业完成私有化退市;维达国际、中国中药、赛生药业、欧舒丹等私有化邀约或进程正在进行中。北美业务需求回落2023年年报显示,中集车辆业绩再创新高,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50.87亿元,同比增加6.21%;实现归母净利润24.56亿元,同比显著提升119.66%;不过,今年一季度,中集车辆实现归属净利润约2.65亿元,同比下降约四成。据介绍,随着北美半挂车市场供需回归常态,北美半挂车的销量同比出现回落,北美市场毛利额及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影响一季度盈利水平。根据收入来源划分,北美市场是中集车辆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地区,去年占比达到约43%,不过同比上年略有下降;相比,同期欧洲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收入增长突出,英国子公司SDC在英国市场排名第一,获得历史最佳成绩;中国市场营收增长3.53%,占比约34%。另一方面,中集车辆以及子公司曾在2022年2月被指控经过泰国转运进口自中国的骨架车及骨架车组件,从而规避美国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今年4月,中集车辆收到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调查结果,认定上述指控没有实质性证据。在日前接受机构调研中,中集车辆高管表示,针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影响,公司坚持“跨洋经营,当地制造”模式,正在推动北美业务的升级与发展,增强各类产品和业务的协同效应,重塑北美治理架构,以具备抵御行业竞争以及经营风险,并共享渠道与资源,增强各类产品市场的协同性。第三次创业根据《Global Trailer》公布的《2023 年全球OEM排名榜单》,中集车辆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挂车生产企业,连续十一年 位居榜首。另据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数据统计,公司中国半挂车销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公司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市场占有率达 22.73%。中集车辆正在着手第三次创业,开展“星联计划”。中集车辆首席执行官、总裁李贵平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公司通过生产组织结构性改革,打造“好头牵好挂”的“头挂一体”销售模式,全面升级组织、品牌、产品与销售渠道。目前全国已经落地了12家“好头牵好挂”“好马配好鞍”“好车配好罐”的三好发展中心。按照规划, 2023年至 2025 年第一阶段“星链计划”中,中集车辆将全面推动星链式高端制造体系的落地,实现内循环和“一带一路”市场的半挂车业务跃升,营业收入和生产效率实现高增长;第二阶段是 2025 年至 2027年的新能源头挂列车试水阶段,强冠业务集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能源头挂一体列车形成增量业务;第三阶段是 2028年至 2030 年的外循环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能源头挂一体列车进入外循环,外循环业务实现跃升。
证券时报·e公司
阮润生
2024-06-03 22:50
奇正藏药2023年净利润增长22.99% 拟10派4.8元
在“双轮驱动、双翼领先、双基保障”战略开局之年,奇正藏药(002287)扭转了此前业绩同比下行的局面。该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45亿元;营业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23.94%;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22.9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8元(含税)。2023年奇正藏药开启多产品全域营销新阶段。一方面,公司多产品组合为患者提供疼痛一体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一步导入呼吸、皮肤、儿科、妇科、消化、心血管、神经七大领域的产品集群。公司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米内网“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排名第29位,比上年上升3个位次,上榜西普会“2023年健康产业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28.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品种消痛贴膏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零售OTX(处方药零售)产品集群;根据季节高发疾病,推广青鹏软膏在皮炎湿疹、痛风、关节肌肉肿痛等领域治疗优势;重点品种十味龙胆花胶囊/颗粒凭借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显著疗效,报告期内获得稳定增长;可以用于高山反应的国药准字号产品红景天口服液,报告期内增长亮眼。2023年,奇正藏药研发投入0.99亿元,较上年增长14.86%。国家“十三五”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经典藏药如意珍宝片和白脉软膏治疗藏医重大疾病白脉病的示范开发研究》以88分的成绩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为民族药研发创新提供了示范。项目研究成果为白脉软膏联合如意珍宝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白脉软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依据,也为公司拓展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新科室奠定了基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牵头,全国8家三甲医院共同完成《白脉软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充分验证了白脉软膏治疗LDH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期刊《phytomedicine》,影响因子7.9,JCR分区Q1区,这一高级别证据为白脉软膏在骨科的深度拓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48项专利技术,其中130项发明专利。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公司有完整的采购链,采取原产地农牧民及专业合作社直购+市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可追溯性、可持续性,核心产品基地化采购率持续提升,重视建立绿色的供应链。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有以野生抚育为主的各类基地总面积达到 409000 亩,累计开展种植技术研究的品种达到 55 种。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及子公司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均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再认定。公司重视生产线数字化建设,是国家绿色示范工厂,践行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向智能制造进一步迈进,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各类数字化系统实施消除设备信息孤岛,实现设备集中监视、数据实时自动采集;通过电子化的操作管理,减少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及时的过程控制和质量信息反馈,提高质量控制能力;通过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缩短生产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上全面集成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为最终实现智能化工厂奠定基础。报告显示,在2023年后疫情时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防治迎来更多挑战,藏医药在防治呼吸道系统疾病,尤其是改善症候、促进康复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优势,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认可。公司同时披露的ESG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连同奇正公司公益基金累计投入 1.595 亿元用于藏区和西部的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事业。该公司近期对外表示,未来奇正藏药将培育藏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开展多产品全域营销,通过多产品组合发展,逐步加大公司在不同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奇正藏药
P10
中国中药
证券时报·e公司
赵黎昀
2024-04-19 21:27
新天药业:研发投入增长64% 创新研发与营销改革驱动企业发展
4月11日晚间,新天药业(002873.SZ)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度,公司收入及利润表现虽不亮眼,但纵观年报,仍能发现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尤其在中药创新研发及营销改革的推动下,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营销改革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率也有所下降。此外,公司近期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筹划收购小分子化学药企上海汇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搭建起“中药+化药”双主业战略。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发展,新天药业已基本形成“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古代经典名方”的产业格局,在女性生殖健康和妇科中成药等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行业优势地位,并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米内网数据显示,公司核心产品在2023年上半年妇科用中成药医院端销售排名第一,2023上半年妇科用中成药药店端销售排名第七。高质量推动中药创新研发近两年以来,创新研发已逐渐成为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新天药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构建多方位创新研发体系,着力打造研发创新型企业。公司在实施上市后第二个“三年计划”(2021—2023年)中,正逐年加大中药创新研发投入。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含资本化)金额达5661.04万元,同比增幅超64%。据了解,目前公司已形成两省市(贵州省、上海市)、三基地(贵阳新天药业、上海硕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模块(中药新药创新研究、中药新药药学研究、中药新药产业转化及技术改进、中药新药上市后临床评价)的研发布局,并协同外部优质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研发平台,借助行业权威专家优势,形成了立体式的企业创新研发平台体系和人才系统。据公开信息显示,围绕妇科、泌尿科及慢性病等优势领域,新天药业研发项目主要覆盖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古代经典名方以及已上市产品再研究等模块,术愈通颗粒、龙芩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三款中药新药在研项目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待申报上市。目前,公司已搭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多个主打产品已经实现单品过亿的市场规模。据披露,公司拥有药品生产批件31个,其中国家医保目录品种10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1个、非处方药(OTC)品种12个、独家品种12个。其中独家专利产品和颜®坤泰胶囊作为唯一的改善女性卵巢功能的中成药,2022年妇科中成药院端市场排名第三,同为独家专利产品的泌泰®宁泌泰胶囊、坤立舒®苦参凝胶、即瑞®夏枯草口服液均有出色的市场表现。同时,第二梯队产品调经活血胶囊、当归益血口服液、欣力康胶囊、龙掌口含液、消瘀降脂胶囊等独家或OTC品种,未来也有望实现规模化销售。营销体系降本增效成果显现销售费用率的下降,同样是年报的亮点之一。据年报披露,公司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的48.93%下降至2023年的45.86%。而销售费用率下降的背后,公司在营销管理架构方面所进行的专业化、精细化改革功不可没。公司营销体系的改革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一是临床渠道方面,不断扩大与强化渠道并提升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扩大下沉市场覆盖范围及单院产出量,维护临床市场稳步增长的趋势;二是OTC渠道方面,继续坚持以临床疗效带动OTC市场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商业品牌计划的推广范围和力度;三是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与市场推广需要,以产品特性为基础,深入推进内部营销体系的专业化改革,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部绩效考核力度。从成果来看,在销售渠道OTC市场对收入的贡献已提升至约33%,公司预计通过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逐步形成院端市场和OTC渠道端1:1的营收格局,主导产品营收构成更加合理稳定,二三梯队品种将形成稳定的市场基础。此外,据3月公司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公司将通过增发的方式购买参股子公司汇伦医药85.12%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汇伦医药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专科领域的产品管线,完善产品矩阵,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用药选择,进而提高上市公司在主打药品领域的市场覆盖率与影响力。同时,新天药业将整合双方市场推广资源,在妇科、男科等疾病领域深度融合,提高同科室用药的市场推广效率,丰富医生的选择空间,同步增加OTC、电商等销售渠道布局及销售覆盖区域与协同发展。
新天药业
中药
研发
2024-04-12 19:23
共搜索到
147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奥飞数据等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武商集团倡议:共同帮助消费品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立讯精密:公司目前没有在美国投资建厂相关计划
三安光电成立新材料科技子公司
今天12时1分起,对美加征84%关税!
更多
09:27
开评:三大指数低开 黄金概念逆市上涨
09:26
国华网安等在北京投资成立数信科技公司
09:24
各地拟使用专项债收地总金额已破千亿元
09:22
卓锦股份等投资成立环境科技新公司
09:22
鼎际得等在大连成立化学公司
09:22
央行今日进行2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09:22
恒生指数开盘跌0.6% 恒生科技指数跌0.54%
09:21
央行上海市分行印发《2025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
09:18
本钢板材等成立再生资源公司
09:18
春光科技投资成立精密模具新公司
09:17
4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5个基点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