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两会·e线】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建议尽快找差距补短板 推进国家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

李小平 · 2020-05-23 17:44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围绕着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600521)总裁陈保华的建议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关。

5月23日,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时,陈保华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力推进。但是,也暴露出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不够完善、应急相应机制以及预算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药品和医疗物质等战略储备不足等。应当尽快找差距、补短板,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构建和完善国家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制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法》。

微信图片_20200523172933.png

建议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

“有效应对和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重大风险挑战,需要立法引领和保障。”陈保华称,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

据了解,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成了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难点领域。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陈保华的调研和了解,在此次疫情中,存在着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不够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一些地方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仍未扭转;各级传染病医疗机构投入相对不足,药品和医疗物资等战略储备不足;各级疾控机构普遍存在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公共卫生专门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公共卫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等问题。

痛定思痛,如何补齐公共卫生领域这些短板?陈保华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制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法,就是为了弥补公共卫生领域缺少基本法的现状,充分发挥法制的引领保障作用。其次,制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法,是推进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客观需求。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推进。通过立法明确各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规范公共卫生服务主体的行为,以利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沿着法制化轨道顺利推进。再次,制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法,是增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对于推进疾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陈保华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局;二是建议建立和完善六项疾控运行机制;三是建议推进国家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

建议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局的理由是: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集中体现,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涉及范围广,需要强化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和全面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谈到疫情背景下的华海药业时,陈保华对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面对新冠病毒的巨大冲击,公司于春节前第一时间成立专班,提前谋划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的发展,公司在春节期间紧急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各级部门的精准服务下,人员返岗、物流运输等难点、堵点得到有力破解,到2月底实现全面复产、正轨运营。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71亿元,同比增长30.98%;实现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62.74%。

据了解,在做好自身复工复产的同时,华海药业还提前组织国内外各分子公司(包括中国公司、美国公司、日本公司、欧洲公司)全球采购口罩、防护服、体温枪、防护眼镜等防疫物资,先后分8批次向国内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红十字会、专科医院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捐赠抗疫物资或药品,积极肩负起制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陈保华称,虽然当前疫情为未来的全球经济形式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怎样化危为机?华海药业将着重从四方面入手:多渠道加大全球优秀人才引进,尤其是创新技术人才;多维度分析市场供需格局,积极开拓市场,谋求客户,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通过多元合作、收购等形式积极布局新领域、新技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借助中央和地方出台扶持实体企业的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陈保华称,未来,华海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发挥“公司国内和国外的研发资源,加大在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领域的突破;同时,牢牢抓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国家带量集采的契机,依托华海“进口疗效、国产价格”的成品优势,实现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加强华海全球化布局,在现有华海美国、华海欧洲、华海日本的基础上,继续构建6个本土化运营公司,完成华海的全球化架构搭建。在进一步完善华海海外产业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国总部和境外公司相互支撑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同时通过技术、人才联动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