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动能、引领产业升级,全球首个独角兽企业评价指南发布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作者:韩忠楠 2025-03-26 16:05
Aa 大号字

近年来,我国对独角兽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独角兽企业。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特别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近日,在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组织下,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相关机构和独角兽企业共同编制的《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正式发布并实施。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表示,独角兽企业是民营经济创新生态的萤火虫。《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的发布,将为民企提供清晰的技术对标路径,推动创新要素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民营经济占据我国独角兽企业群体的绝大多数,但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上仍存在短板。《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从技术门槛、成立年限、估值规模、商业模式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为民企划定从‘种子独角兽企业’到‘超级独角兽企业’的阶梯式发展路径。”黄泰岩指出,这份标准不是简单的分类标签,而是企业技术攻坚的路线图。企业可对照标准中的专利数量要求,优化研发投入结构,集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这种“技术为先”的导向,将引导民企摆脱“重规模、轻创新”的路径依赖,转向以核心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黄泰岩认为,未来还需打通标准与金融、市场等政策的衔接通道,对符合“隐形独角兽”条件的民企提供专项信贷支持,简化技术转化审批流程,让政策红利直达创新一线。这种协同机制将为民企营造“研发有支持、转化有保障、市场有空间”的创新生态。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告诉记者,构建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是解决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不足、部分企业增长缓慢等问题的重中之重。该标准首次构建了一个技术门槛、成长阶段、商业模式三维评价框架,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其一,破除“唯估值论”,设置了专利密度、技术原创性等硬指标,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二,建立了四阶分类体系,从需完成技术验证的种子独角兽,到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超级独角兽,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了精准成长坐标;其三,强化了政策适配性,通过可量化的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等指标,为地方政府筛选符合区域战略的高潜力企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蔡继明认为,该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在于形成了一个政策协同枢纽。在国家层面,可依据该标准动态筛选符合重大技术攻关方向的企业,优先配置创新资源;在地方层面,可通过建立分层分类的潜力企业数据库,系统整合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用地保障等政策工具,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蔡继明强调,当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领域正处于创新突破关键期。伴随着该标准的实施,期待市场会出现三重转变,即资源配置从“大水漫灌”转向“靶向滴灌”;企业成长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引领”;地方发展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谋划”,让更多硬核企业在新兴产业中破茧成蝶。

《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起草人、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解树江进一步阐述了该评价指南的重要意义。解树江认为,该标准有助于市场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独角兽企业;有助于投资者精准定位投资对象,实现资本的有效赋能,促进独角兽企业的健康成长。

同时,评价指南还有助于政府更好引育独角兽企业。该标准的实施可为各级政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独角兽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培育政策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参考依据,为梯度培育独角兽企业明确了指标方向。

责任编辑: 潘玉蓉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中国人保
sh601319
6.83 -2.01%
中国人寿
sh601628
37.78 -0.66%
中信建投
sh601066
24.50 +2.00%
机器人
sz300024
18.21 -2.20%
中毅达
sh600610
10.49 -10.03%
大连重工
sz002204
6.94 -9.99%
比亚迪
sz002594
382.50 -1.03%
广汽集团
sh601238
8.49 -0.70%
招商银行
sh600036
43.22 -0.09%
中信证券
sh600030
26.80 -0.37%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