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期”基金又行了?这批产品成立后,仅2只出现亏损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林乔 2025-03-24 10:01
Aa 大号字

在“三年期持有基金”发行热潮冷却后,2023年、2024年两市仅合计成立了14只三年期产品(仅统计主动权益类),其中还有产品需要借助发起式的方式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三年期产品不同,在行情低位成立的这些基金却因受益于择时以及布局走势稳健的“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虽然在科技股行情中缺乏些许进攻性,但在震荡市里凸显了控制回撤能力。

三年期基金发行数量锐减

2020年至2022年,在行情达到数年来高位时,在基金出圈的背景下,“三年期持有期基金”乘势发行,在此期间,主动权益类三年期产品发行数量分别达到21只、38只和17只,且不乏百亿级别的新发“巨无霸”。

但行情的震荡使得基民的投资面临亏损,也让公募基金在发行端十分谨慎。在A股底部震荡的2023年,全市场仅有11只三年期产品成立(仅统计主动权益类),而在2024年更是仅有东方红智享三年持有、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和广发匠心优选三年持有等3只产品,且广发匠心优选三年持有更是采用门槛较低的发起式方式成立。

有公募基金分析称,过去两年的整体行情均比较平淡,无论抄底还是追高都没啥机会。此外,风格速切和热点板块熄火,使得投资者观望叠加基金公司暂缓发行。“当然最核心的是此前成立的产品净值的大幅下挫,不仅在短期内损害了产品持有人的利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

某华南公募渠道人士指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或能力圈,与市场风格变化的不匹配,也是拖累产品业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基金投资也许还是需要做一定的择时,至少是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在市场冰点、估值较低的时候加大布局,在市场火热、估值较高的时候落袋为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位发行的三年期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但在随后行情低位成立的产品反而受益于择时从而整体净值表现尚可,更加凸显基金布局“择时”的重要性。

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2024年合计成立的14只产品中,大多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大成基金刘旭掌管的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涨近30%,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成立以来涨超23%,仅有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与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两只产品业绩告负。

天相投顾也表示,基金公司应当控制新发基金的节奏,有效把握新发产品与存量产品之间的销售节奏。在市场高点时,应当适当减少新发产品,将资源向增强存量产品的管理方面倾斜;而在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低迷时,基金公司作为拥有较高的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短期市场估值优势,合理地推行新发产品,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追涨杀跌”的行为。

“冰点”成立产品多数缺席热门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秉持长期投资的三年期产品,尤其是近两年低位成立的基金多数缺席了近期火热的人工智能相关板块。

举例而言,即使是业绩最好的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的持仓中也难觅AI的踪影,重仓股包括了中国移动、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豪迈科技以及中兴通讯等。

基金经理刘旭认为,选股的本质是赚企业价值的钱,而企业价值在经济学上体现为长期的现金流折现。因此他很少追逐热点,持股热门度中等偏低,重仓股很多长期持有,在去年9月末至今的科技行情中,虽然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这只产品并未出风头,但因在此前下跌行情里控制住了回撤,该基金得以积累了领先的超额收益。

此外,涨幅居前的银华惠享三年定开也是类似情况,该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重仓股包括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贵州茅台以及北方华创等。在四季报中,方建判断,政策意图通过稳股市、房市,从而稳住消费,扭转市场悲观预期,保持经济较强活力,最终为我国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

但在近期,方建发声“将继续坚持投资低估值、高成长、大空间和强确定性的半导体国产化标的,同时也会密切关注AI浪潮中受益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体现在基金中便是净值曲线有了更大的弹性。

责任编辑: 陈英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中信证券
sh600030
26.44 -1.34%
中信建投
sh601066
24.17 -1.35%
比亚迪
sz002594
376.35 -1.61%
中国人寿
sh601628
37.66 -0.32%
机器人
sz300024
17.62 -3.24%
大连重工
sz002204
6.25 -9.94%
中国人保
sh601319
6.83 0.00%
招商银行
sh600036
43.23 +0.02%
中毅达
sh600610
9.44 -10.01%
中国银行
sh601988
5.62 +2.18%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