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徐工机械(000425)举办徐工汽车战略投资集中签约仪式。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此次徐工汽车混改是继徐工有限混改、工程机械重组整体上市后的又一战略性标志性重大改革,是徐工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数据显示,本轮徐工汽车混改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30家、募集资金64.44亿元,是近五年商用车企融资第一大单。
已切换为新能源业态
据了解,参与此次混改的投资方包括中国物流、宝武、中铝、江苏省港口等产业系股东以及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等央国企、国家级大基金等金融投资类股东。公司表示,产业系股东的加入,能够充分发挥战略协同,拉通上下游产业链互动;金融投资类股东能够从资本的视角促使企业不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以更加科学的企业运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16年,徐工汽车在行业内最早转型发展新能源重卡,已切换为新能源业态,无传统燃油车的重资产历史成本包袱,实现轻装上阵。此次混改引进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徐工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改善经营质量。
目前,徐工汽车建成省级新能源商用车创新中心,主导并参与了8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徐工汽车提前预判行业发展态势,布局新能源动力发展,在氢燃料、固态电池等新能源动力方面投入专业团队持续研发,完成战略性储备。2018年,公司开始研发氢燃料动力主机,中国首台氢燃料牵引车在徐工下线。固态电池方面,公司重点突破在整车上匹配和应用,包括电池框架结构(PACK)、热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VCU)、安全绝缘等。凭借优秀的经营和技术团队,公司在市场先入、产品可靠性、综合能耗(较竞品低10%)等方面已形成领先优势。
同时,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和生态打造上,徐工汽车也走在行业前列,协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板块共同投资布局新能源动力、驱动、电控、换电、智驾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技术协同、产能协同、市场协同,提高部件系统和技术标准统型,提高投入产出比。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并加强在充换电补能服务、电池银行、车队管理等后市场产业布局。此外,徐工汽车还积极与比亚迪、丰田、华为、上海玖行等优秀企业战略合作,面向各类场景打造了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服务”的成套化解决方案和生态体系。
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表示,下一步,徐工汽车将借助本次引入的战略资金,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更多行业引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商用车性能标杆,持续引领新能源重卡转型发展。徐工集团作为大股东,将全力支持徐工汽车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徐工汽车将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可预见、高质量的回报,力争5年内实现IPO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国资委此前提出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其中增强核心功能在于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落实到国企层面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国企“重组改革”。国家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徐工汽车混改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
梳理徐工汽车混改路径,2021年6月9日,江苏省国资委下发《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全面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企业名单的通知》,文件中提到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国资委)会同省科技厅,对各省属企业、各设区市国资委推荐的企业进行了遴选与现场调研。经研究,决定选择8户企业全面参照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徐工汽车入选。
同年7月,徐工集团正式启动全面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深化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徐工汽车建设成为一个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商用车领军企业。
2023年,徐州市国资委批复徐工集团发出的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涉及资产重组的请示,同意徐工汽车实施混改及资产重组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集团已成功完成上一轮徐工有限混改,募集资金210.56亿元,并在2022年8月份徐工机械成功吸并徐工有限,实现工程机械板块重组上市,为投资人带来了超额极佳回报,徐工有限混改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混改成功典范。2024年,徐工位居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第379位,连续六年行业唯一入选,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品牌活力。2024年,徐工机械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还持续改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公司首次发布中英文版ESG报告,并发布行业首份《全球投资者回报计划》,年末市值937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