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和进口国,中国经济向好,即对铜价形成强烈提振。
10月17日,沪铜主力合约1712延续涨势,截至上午收盘报涨2.27%。前一日,沪铜1712已报涨3.13%,连续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6%。
外盘市场上,隔夜伦铜大涨3.44%收于逾38个月以来高位。纽交所12月交割的铜期货价格上涨3.4%,收于3.2美元/盎司,创2014年8月初以来新高。
不过17日A股市场上铜类相关个股表现平平。截至上午收盘,wind申万14只铜概念股中,仅5只上涨。其中,电工合金涨7.88%,众源新材、博威合金涨逾1%,而鹏欣资源跌4.56%。
消息面上,近日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达到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为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
10月16日公布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创半年新高。此外,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也长13.6%,创3个月新高,出口增长9%,进口增长19.5%,均快于8月增速。不过,上周五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未锻轧铜进口较上年同期激增26.5%,但2017年总量仍预计下降。
此外,此前由于明年将禁止废铜进口的条例发布,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后几个月废铜将会大量进口。然而近期环保部表态称,预计今年固废进口总体或略有下滑。海关将在下半年陆续收紧批文,控制废铜进口。在国内消费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废铜对精铜的替代性趋弱,叠加精铜进口放缓,使得国内精铜持续紧张。
“近几天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偏正面,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5日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也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升,下半年GDP增速有望实现7%。宏观数据持续向好,再加上海外发达经济体继续复苏,所以铜价会向上修正之前略微悲观的预期,本轮铜价上涨主要受中国经济数据向好提振。”华安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徐阳称,另一方面,美元虽然昨天出现反弹,但之前连续数日走跌疲软。美元不振对于有金融属性的铜也是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16日沪铜从主力合约1712到1809全面增仓,而本月来沪铜指数共增仓约18万手,大资金入场推涨作用明显。随着沪铜远近合约价差拉大,市场看好铜价长期走势。
金瑞有色分析师也认为,市场矛盾不突出,多空双方拉锯战时,大户头寸的变化是导致价格天平向一方倾斜的那根羽毛。16日螺纹钢和其他有色品种都比较平静,唯独铜价大涨,单边增仓约3万手,大户多头席位功不可没。
本轮中国经济利好消息淡化后,铜价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节后铜价大幅回暖主要受益于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同时最新披露的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尽管决策者倾向于年内再次加息,但对于近期通胀价格疲软仍有不同意见分歧,可能根据未来形势再做决定。
此外,中国进口增加对铜价也有支撑。9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43万吨,为3月以来最高,同比增加26.5%,环比增加10.3%。短期国内环保限产仍可能压制需求,四季度铜消费或受影响,价格持续反弹仍需其他动能。本周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三季度业绩预告均同比大增,短期值得关注。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短期内废铜和粗铜库存处于合理区间,电铜市场相对充裕,铜精矿供应存在缺口。预计2016-2020年国内铜需求放缓,而供给端2021年前全球矿山投产项目稀少,但新建冶炼项目多,铜精矿需求稳增,此外废铜受限于国内回收渠道的不完善以及进口渠道的收紧,未来供给难以增加。因此预计铜精矿供给持续改善,未来铜价会受到矿产量短缺的支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进口量预计占全球总量的70%。所以中国经济下半年预测向好,将对铜价形成长期提振。”徐阳认为,整体看,铜价后期仍将持续走高,带动大宗商品反弹。但由于中国经济的超预期增长并没有特别大的增幅,所以铜的涨幅也不会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