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亚洲):文旅+科技产业圈投资,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2022-04-06 09:41
Aa 大号字

刚刚过去的3月份,对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来说,或许都是非同寻常的转折点。也许当大家回望时会发现,以此为分界线,我们站在了新周期的起点上。而这个新周期,区别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展逻辑变了

1、政策强力维稳,地产股春意浓浓

近期,房地产企业年报相继披露,尽管整体业绩依然相当疲弱,但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却是涨势喜人。有心的投资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这恐怕还要从3月中旬的那次会议说起。

3月16日,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A股大跌、港股大跌和中概股大跌之后,市场信心已降至冰点,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应对方案。同日,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等多部委重磅发声,释放出强烈的维稳信号。随后,A股、港股和中概股绝地反弹,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板块集体飙升,多只内房股应声大涨。以华侨城(亚洲)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码:3366.HK)为例,这支股票就在短短3个交易日内(3.16~3.18)录得了约24%的涨幅。

3月17日,合肥首轮集中土地竞拍升温,19宗土地拍卖揽金148亿人民币,其中一宗地最高引来了23家房企同时竞争,另有11宗地因竞拍过于激烈而遭遇拍卖熔断。

来自政策层面的强力刺激,强劲的市场反弹,久违的激烈角逐,令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同时迸发出浓浓暖意。

不过,尽管暖风频吹,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国务院金融委的专题会议同时也提到要“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而稍早前,由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政策层面传达的信号不言自明。所以,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短期的股价上涨固然可喜,但同时也要关注和把握未来的投资方向。

前面提到的华侨城(亚洲),是国资委直管的大型央企华侨城集团旗下唯一境外上市平台。华侨城集团位列全球主题公园集团第三、亚洲第一,华侨城(亚洲)则是该集团旗下一家相当有特色的上市公司。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逻辑下,这家公司依托“地产+投资”双轮驱动的战略,相互协同,相互赋能,在谋求转型的地产企业中相当有代表性。

接下来,笔者就以这家公司为例,分析房地产行业新周期的新逻辑。

2、另类的华侨城(亚洲):发展逻辑在变

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企业,华侨城(亚洲)是一家以综合开发为主,同时从事股权投资与基金业务的港股上市公司。依托于大股东华侨城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优势、行业地位优势、品牌效应以及融资便利性,近年来,华侨城(亚洲)持续完善“文旅+科技产业生态圈投资”的业务模式,令其拥有不同于一般房地产公司的资源禀赋和业务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有别于传统房企“高负债-高扩张-强调控-强收缩”的业务模式,华侨城(亚洲)率先转型并确立了 “文旅+科技”产业生态圈投资的核心发展战略从粗放式的“负债-扩张-收缩”转型为依靠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文旅投资板块的深化,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地产板块的调整优化,旨在不过重依赖房地产,以减小受单一行业的影响。通过加大文旅+科技投资,从而扩宽公司盈利渠道,增强了其综合开发主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该公司作为华侨城集团旗下唯一境外上市公司,以“立足粵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经济圈等优势区域”为业务开发战略,不刻意追求大规模、高扩张式的发展,而是通过广泛的外部合作以及联合投资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控制;同时,通过聚合大股东华侨城在综合开发领域的资源与网络优势持续发力,推动整体综合开发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

以华侨城(亚洲)在合肥开发的重点项目-合肥空港国际小镇为例,该项目占地9.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省级重点项目,将为有关集成电路基地、智能电动车产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提供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该项目不仅将该公司土地储备提升到新的量级,也为其持续盈利奠定了基础。而类似综合开发项目的竞得,既是对核心战略的落实,也是综合角力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超越短期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投资(ESG)理念盛行,该公司综合开发、城镇化产业生态圈投资背后蕴藏的社会环境友好、产城融合等发展内核也与国家政策引导的房地产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不仅将强力支撑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成为市场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持续调整和全面收缩,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投资逻辑的改变,类似华侨城(亚洲)这样有代表性的企业所处赛道的价值将被重新认知

3、不同的成长性:投资赋能开发

前面提到,华侨城(亚洲)的发展模式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战略环节:产业生态圈投资,因此,股权投资和基金业务也是该公司相当重要的一条业务线。该公司对这块业务给与了这样的战略定位:“文旅+科技”的跨境投资与资产管理。过去一年来,华侨城(亚洲)围绕综合开发主业延伸的投资业务线堪称多点开花。

 今年1月份,该公司斥资1.42亿元参投(占股9.5%)的国内知名IP品牌公司德盈控股在香港上市,该公司目前已与华侨城数个文旅项目形成合作。德盈控股旗下拥有B.Duck(小黄鸭)等具有强IP属性和消费属性的知名品牌,所属题材在港股市场具有稀缺性,意味着该公司有望从中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去年6月,该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侨城(亚洲)资管获发香港第4、9类金融牌照,有望与公司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形成协同,进一步拓展投资标的范围,丰富投资手段和工具,向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跨境资管服务,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此外,该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不断完善公司产业生态圈投资布局。目前,该公司管理及参与基金9支,管理及参与投资总规模约43.7亿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共47个。目前已完成天立教育、同城艺龙的股权退出;持有德盈控股、民生教育、易居企业以及禹洲地产等4家香港上市公司股权。截至目前,2021年投资的逸动科技当年实现了近两倍的估值增长。

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持续获得投资行业多项大奖:2020年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清科)、2020年度粵港澳大湾区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 30(投中)、2019-2020年度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构十佳投资机构(融资中国)、2020-2021年度中国大消费最具成长性投资机构(融资中国)、2020-2021年度中国文化产业最佳CVC(融资中国)等。

可以看到,作为一家非典型的房地产公司,“地产+投资”的双轮驱动策略已成为该公司显著区别于一般地产公司的特征。随着综合开发业务与投资板块的深化融合,公司的前期投入正逐步迈进收获期,华侨城(亚洲)也显现出区别于传统房企的成长性

4“后疫情”时代:新模式新机遇

从财务状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投资业务持续赋能综合开发,华侨城(亚洲)在保持了稳健财务增长的前提下,持续获取新的增长动能

最新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4.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12.83%;其中该公司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1.95%,投资管理业务的产出效应显现。随着该公司近年来持续转型,不断加大“文旅+科技”投资的举措已初见成效。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以“调结构、强能力、拓资源、转赛道”的开发思路为引领,积极把握“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消费升级、文旅产业数字化、文旅城镇化产品等趋势性投资机会;加快存量资产盘活、优化资产结构和财务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加强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管理;重点聚焦“文旅+科技”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进一步夯实战略转型的成果。

股权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将依托华侨城的产业资源优势,加强与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上市公司合作,扩大主动基金管理规模;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文旅新科技等新业态方向,布局行业头部机构,筛选、储备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加强产融结合和价值赋能,提升基金管理能力;助推新业务、新业态的孵化培育。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国文旅产业都将在“内循环”的推进中将得到全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期,以拥有新的发展模式的华侨城(亚洲)为代表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CIS)

责任编辑: 叶芊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万向德农
sh600371
10.98 -10.00%
国泰海通
sh601211
16.75 +0.96%
永辉超市
sh601933
6.03 -3.21%
立讯精密
sz002475
32.18 +4.72%
牧原股份
sz002714
40.93 -2.41%
中船防务
sh600685
24.01 -0.58%
中信证券
sh600030
25.36 +0.88%
歌尔股份
sz002241
21.08 +1.79%
机器人
sz300024
16.31 +0.80%
比亚迪
sz002594
354.98 +5.52%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