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62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垂直涨停!A股这一板块,集体爆发!小米集团拉升翻红
今日早盘,激光雷达概念表现活跃,神通科技涨停。人形机器人概念震荡反弹,大洋电机垂直拉升涨停。港股小米集团开盘后一度跌逾4%,盘中拉升转为上涨。4月2日,A股三大指数开盘后小幅震荡。截至记者发稿,三大指数强势拉升均实现翻红。 激光雷达概念活跃从热门概念看,激光雷达概念早盘表现活跃,神通科技涨停,莱赛激光涨超10%,万集科技、永新光学、炬光科技、长光华芯等涨幅靠前。 消息面上,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47款,较2021年增长6倍。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机构对激光雷达产业给出积极预测。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边际成本再降40%。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3月12日,美股上市的禾赛科技宣布,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了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其下一代汽车平台提供高性能超远距激光雷达,覆盖其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多款车型。禾赛美股4月1日一度大涨超24%,收涨17.77%。 这也带动了A股激光雷达概念股持续表现强势。第一创业证券表示,2024年具备高速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乘用车销量仅占当年乘用车销量的11%,具备L2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中,配置高速NOA以上功能的也仅占22%。因此在销量占比近50%的乘用车全面标配至少高速NOA功能情况下,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高像素摄像头、智能驾驶芯片、HUD等相关传感器和智驾辅助设备的需求会有较大增长,看好相关产业长期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量会增加,高性能的主雷达正在成为国内外主机厂升级车型的选择,而激光雷达也正在成为更多车企的标配。国信证券认为,作为高阶智驾的标志,激光雷达在2025年迎来高速增长,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数量呈现出激增态势,为我国激光雷达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走强除了激光雷达概念外,人形机器人概念震荡反弹,大洋电机垂直拉升涨停,双林股份、肇民科技、华辰装备、江苏北人、信邦智能、三丰智能、派斯林等跟涨。 消息面上,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 Dex5灵巧手,具备单手20自由度(16主动+4被动,人手约27自由度),能柔顺丝滑反向驱动(直接本体力控),以及单手94个灵敏触点。视频中能完成抛橙子、展开扑克牌、拧魔方、书本翻页的任务。 直播间也正在加速应用人形机器人直播带货。3月31日晚,淘宝交个朋友直播间,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作为AI机器人主播直播带货,售卖宇树科技机器狗GO2,包括AIR与PRO两款商品五种组合,售价自9997元至21999元不等。 这并非是宇树机器人G1第一次出现在直播间,3月7日晚,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与GO2机器狗亮相李佳琦直播间。直播中,机器狗不仅展示了多个高难度动作,更化身“搬运助手”,高效完成样品运输任务。美腕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直播不仅是技术展示,还是商业生态的创新探索,将新科技与新消费渠道相结合,在直播间窗口将工业级机器人技术转化为全民可感知的观看体验。 创新药概念股冲高此外,创新药概念股再度冲高,海创药业-U涨逾10%,百奥泰、益方生物-U、迪哲医药-U、圣诺生物等跟涨。 中信建投近期研报称,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在政策上,集采与医保谈判常态化,商保带来潜在增量,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加。在技术上,全球ADC药物2023年销售额达104亿美元,中国相关公司加速ADC布局与推进,逐渐迎来收获期;GLP-1减重赛道发展成熟,竞争从单一减重升级到多重获益,新靶点存在潜在出海机会;IO多抗赛道AK112率先实现突破,TCE技术从血液瘤走向实体瘤和自免。我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NewCo模式成为创新药出海新选择。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出海迎来新机会,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 小米集团股价拉升转涨港股市场方面,今日恒生指数低开0.17%,恒生科技指数低开0.16%。开盘后恒生科技指实现翻红。 热门个股方面,小米集团、老铺黄金股价一度下跌超4%。截至发稿,小米集团拉升转为上涨。 根据老铺黄金公告,该公司计划实施H股全流通,已向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批准根据转换公司三名股东持有的4038.89万股非上市股份转换的H股上市及买卖。联交所已于4月1日授出该上市批准。 4月1日深夜,小米汽车发文《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应六大疑问。 随后,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雷军表示,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30日赶赴了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我们掌握的车辆数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雷军表示:“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激光雷达
人形机器人
小米集团
证券时报·e公司
曹晨
04-02 10:47
“30cm”“20cm”涨停潮,医药股涨嗨了!这一赛道悄然爆发,龙头公司销量猛增
激光雷达迎来爆发年。医药赛道全线暴涨4月1日早盘,A股医药赛道全线大涨,CXO、免疫治疗、创新药、仿制药、合成生物等题材涨幅领先。CXO概念股诚达药业触及“20cm”涨停,和元生物、睿智医药、星昊医药、成都先导等盘中涨超10%。合成生物概念股欧康医药收获“30cm”涨停板,蔚蓝生物、润都股份、鲁抗医药等“10cm”涨停。涨幅靠前的还有新天地、美农生物、康弘药业、美迪西、华海药业、天宇股份等。据悉,天宇股份的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目前已与高校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生物催化相关研究。消息面上,3月31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提到,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激光雷达龙头营收大幅增长3月31日,RoboSense速腾聚创(02498.HK)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虽然公司仍未实现盈利,但公司收入、毛利和毛利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均实现大幅提升。公司CEO邱纯潮表示,集团激光雷达业务在ADAS、Robotaxi、机器人市场及具身智能创新业务领域均有优异表现。速腾聚创是一家以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公司在激光雷达行业保持领先地位。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约16.49亿元,同比增长47.2%。其中,来自销售产品的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9.2%至15.34亿元。期内激光雷达产品、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及用于机器人及其他产品的激光雷达产品的销量分别为约54.42万台、51.98万台及2.44万台,分别较2023年度增加约109.6%、113.9%及47%。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成功取得28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95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并为12名客户的32款车型实现SOP。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全球31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激光雷达需求强劲随着全球自动驾驶从L2向L3+的跨越,在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感知路线之争中,激光雷达正以惊人的技术进化速度重新定义行业格局,并悄然构建起智能出行时代的全新产业生态。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47款,较2021年增长6倍。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也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例如,禾赛科技在2024年12月的激光雷达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并预计2025年激光雷达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台。这种销量的快速增长,无疑表明了激光雷达市场的强劲需求。据经济观察报,中国市场已成为激光雷达的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前装搭载率突破8%,较2022年的1.2%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激光雷达供应链本土化率从2021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90%。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机构对激光雷达产业给出积极预测。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边际成本再降40%。Trend Force集邦咨询则预测,受L3及更进阶的自动驾驶系统和物流运输带动,预估激光雷达市场产值将从2024年的11.81亿美元成长至2029年的53.52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35%。S&P Global Mobility预测,未来激光雷达的销量将持续增长,而且中国市场的激光雷达需求量将远超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概念龙头业绩暴增逾4倍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涉及激光雷达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0多家,截至3月31日收盘,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4188.6亿元。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5.3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美湖股份、机科股份、宇瞳光学、竞业达、豪恩汽电累计涨幅超20%。从业绩数据方面,根据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的激光雷达概念股有11只,其中宇瞳光学、东田微、仕佳光子、竞业达、瑞丰光电净利润增速居前五。以宇瞳光学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6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418.56%至548.2%。报告期内,公司传统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玻璃非球面镜片等汽车光学零部件、微单摄影等业务量增加,营业收入增长,毛利率回升。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获得最多券商机构评级的是水晶光电,合计有25家机构给予其“买入型”评级。中邮证券研报指出,水晶光电多年来和海内外主流的激光雷达厂商均保持密切的业务合作,在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上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未来随着激光雷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公司作为上游的激光雷达视窗片供应商,也有望随着产业链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机构评级次数靠前的还有巨星科技、领益智造、均胜电子、经纬恒润-W、永新光学等。(数据宝)
医药股
CXO
免疫治疗
数据宝
04-01 14:26
激光雷达需求强劲 概念龙头业绩暴增逾4倍
人民财讯4月1日电,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47款,较2021年增长6倍。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机构对激光雷达产业给出积极预测。据Yole预测,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边际成本再降40%。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涉及激光雷达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0多家,截至3月31日收盘,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4188.6亿元。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5.3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从业绩数据方面,根据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的激光雷达概念股有11只,其中宇瞳光学、东田微、仕佳光子、竞业达、瑞丰光电净利润增速居前五。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获得最多券商机构评级的是水晶光电,合计有25家机构给予其“买入型”评级。机构评级次数靠前的还有巨星科技、领益智造、均胜电子、经纬恒润-W、永新光学等。
激光雷达
SAE
车载激光雷达
人民财讯
04-01 12:31
“从1到10”跨越式发展 全民智驾新时代即将开启
2025年以来,多家车企相继发布智能化战略,高阶智能驾驶逐步下沉至大众市场,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智驾平权”拐点。智驾变革不仅将重塑中国消费者的购车标准,也将助力国产智能汽车在海外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完善的推动下,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一个“全民智驾”的新时代正悄然来临。智驾门槛降至10万元以下日前,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未来将在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让全民智驾成为可能。高阶智驾就是具备较高自动化水平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高速、城区等道路帮助驾驶者操控车辆。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市场对于“高阶”的定义也出现变化。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高阶智驾定义为L2级以上,即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乘用车通过搭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来实现智能驾驶,将成为未来驾驶的主流方式。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10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2024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功能整体装车率为11.5%,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但受制于成本等因素,目前平价车型高阶智驾的搭载率较低。数据显示,L2级以上辅助驾驶功能在4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装车率最高,为27.9%;24万~32万元的装车率次之,为26.2%;32万~40万元的装车率相对较低,为19.3%;而24万元以下的车型几乎没有配置。王传福认为,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在发布会上,王传福宣布,天神之眼C(比亚迪高阶智驾技术)首批上市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包括在售价格10万元以下的海鸥,一举将智驾门槛降至10万元以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表示,2024年,车企厂商均在努力降低成本,以去高精地图、端到端纯视觉方案为主要方向,在未来将会涌现出一批携带高阶智驾的平价车型。2025年开启全民智驾元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由上半场的电动化转向下半场的智能化,除了率先出招的比亚迪,其他新能源车企也纷纷下场,宣布加码智能驾驶赛道。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在智驾维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长安将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等“中国智驾合伙人”,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2月17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宣布,岚图All in智能化,2025年内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卢放表示,国家正在讨论关于L3级自动驾驶的立法,预计今明两年L3级自动驾驶将会大规模实现商用。从市场方面看,消费者对于高阶智驾的接受度也较高,L2级以上ADAS市场份额呈现出逐步攀升态势。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L2级以上ADAS整体装车率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由10.5%一路走高至16.1%。“2025年是全民智驾的元年,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会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到时候没有安全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王传福表示。中信建投指出,2025年是智驾实现“从1到10”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前期特斯拉FSD、华为ADS、小鹏、理想等先行者已打通高阶智驾技术路径,随着渗透率逐步提升,比亚迪等巨头正式入局智能化,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中国智驾专利数领跑全球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产品升级,中国智驾行业在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日益稳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在智驾领域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仅统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有效专利已达到18510件。按照申请年份,专利申请数量自2016年开始逐年增长,2018年突破1500件,2020年、2021年专利申请数量均超3000件。资本市场方面,上市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有效专利共计1059件,约占全国专利总数的5.72%。其中,老牌传统车企对于相关专利的申请更加积极,长安汽车、东风股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手握专利数量排名前四,分别达到234件、199件、129件、108件。专利的持续产出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2023年A股上市车企研发费用合计达到889.43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10%。其中,比亚迪贡献了主要增量,公司研发费用由74.65亿元大幅上升至395.7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车企研发费用合计70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8%。高阶智驾市场规模广阔随着华为、小米等高科技企业进入市场,持续助力技术革新,智能驾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风口前端产业,智能驾驶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93亿元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3993亿元,预计2025年将继续走高至4495亿元。智能驾驶技术的背后,是为ADAS提供强大算力的智能驾驶系统级芯片(SoC)。这是一种专为智能驾驶功能而设计的芯片,通常集成到一个摄像头模块或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中,作为智能驾驶汽车的“中枢大脑”。随着智驾功能逐渐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智能驾驶SoC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SoC市场规模约为141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17亿元,2025年有望进一步增长至306亿元。该机构预计,中国智能驾驶SoC的市场规模2028年或将达到496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6%。从市场端看,得益于消费者对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追求,以及政策法规对车辆主动安全性能要求的提升,全球ADAS芯片市场将于2025年后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技术层面上,新一代智驾芯片在处理速度、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方面全面提升,英伟达、特斯拉、高通等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更大算力的SoC芯片,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感知需求。智驾企业IPO热潮延续企查查数据显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融资事件从2016年开始每年均保持在70起及以上,2021年、2022年达到高点,融资事件分别为144起、115起。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但依旧被资本看好。2016年以来融资事件连续9年维持在50起以上,其中2024年融资事件达到61起,相较2023年的59起有所增长。在政策鼎力支持下,智能驾驶投融资市场再度活跃。2024年以来,我国自动驾驶企业IPO进入集中爆发期,共有7家相关企业成功上市。其中,速腾聚创于2024年上半年在港交所上市,文远知行、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等6家企业均于下半年上市。地平线机器人IPO募资金额达到60.87亿港元,成为2024年港股最大科技IPO。2025年1月,赛目科技于港交所登陆上市。目前,图达通、希迪智驾、Momenta、福瑞泰克等企业正在持续推进美股或港股IPO流程,2025年智驾行业上市热潮有望持续。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需要长期的巨额投资,初创企业亏损是常态,IPO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相较而言,港股对初创企业上市要求相对宽松,自动驾驶企业赴港上市热情更高。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包括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低速配送场景、自动驾驶公交车等载人场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此举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助推智能驾驶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迈入“规模化落地”,加速普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的里程碑事件。人工智能的持续突破也为智能驾驶发展再添一把火。多家机构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下,自动驾驶有望加速落地。财通证券认为,DeepSeek-R1通过强化学习指导思维链生成的方式,通过蒸馏为模型训练大幅降本,这种技术思路有望启发智能驾驶行业升级大模型训练技术。西部证券认为,DeepSeek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强化学习的方法,为自动驾驶未来的训练数据集筛选与裁剪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尽管前景广阔,但自动驾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资金方面,目前自动驾驶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压力大、回款周期长等问题,同时行业格局初步形成,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技术方面,尽管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研发中,但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仍需克服传感器精度、数据处理能力等技术难题。随着政策和市场对车辆自主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智驾功能的低价、平权,已经是摆在车企面前的课题,唯有持续创新,方能穿越周期。2025年,比亚迪、长安率先突围,造车新势力相继跟进,更高维度的竞争已然开启。而这次,注定是一场关于科技、生态和价格的全面较量。(数据宝)
比亚迪
自动驾驶
长安汽车
数据宝
02-21 07:51
暴涨50%→暴跌50%!智驾明星股突然崩了,啥情况?
智驾明星股股价坐“过山车”。周一(2月10日),智驾明星股黑芝麻智能盘中大跌,盘初跌幅一度超过50%,随后跌幅有所收窄,但截至发稿,跌幅仍超30%。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四(2月6日)、周五(2月7日)两天之内,该股股价累计大涨超50%。其中,2月6日,黑芝麻智能涨约12%;2月7日,该股临近尾盘一度暴涨超55%,收盘时涨幅仍高达37.59%。黑芝麻智能此番暴涨暴跌,或与比亚迪有关。消息面上,今日早间,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公告,澄清公司与比亚迪等合作关系无重大变动。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智能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导致其股价一度大幅飙涨。今日晚间,比亚迪将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预计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正式推出。此次发布会是比亚迪继2024年“整车智能战略”发布后,在智能化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黑芝麻智能澄清:与比亚迪是日常及一般业务比亚迪本次推出的“天神之眼”备受市场关注。据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透露,比亚迪方面对“天神之眼”的定位是“开创全民智驾时代”。在市场看来,“天神之眼”系统的发布,有可能成为智驾平权的起点。而比亚迪自身股价也能感受到市场对此的关注。2月6日,比亚迪股票直接拉了一个涨停板,这对于一家近万亿市值的公司而言并不多见。2月7日,比亚迪股票继续大涨超5%;今日,截至发稿,比亚迪股票微涨约0.3%。而黑芝麻智能股价的大幅波动或也与此有关。近日,有市场传闻黑芝麻智能的智驾芯片已应用到比亚迪腾势相关车型上,对此,黑芝麻智能彼时回应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并已实现量产出货,具体细节不便透露。”随后,公司股价在2月6日、7日接连大涨。但在2月10日一早,黑芝麻智能却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注意到公司股份于2月7日的价格及交易量出现不寻常波动。近期有部分媒体报道称公司产品用于比亚迪的汽车,对此,董事会谨此澄清,公司与中国领先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有长期合作关系,此乃公司的日常及一般业务过程。截至公告日期,有关该合作概无任何重大变动须根据上市规则予以披露。在该澄清公告发后,公司股价今日大幅下挫,盘初一度跌超50%,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发稿,仍跌超30%。黑芝麻智能此前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作为二级供应商,公司在自动驾驶价值链的中游营运,以基于SoC的捆绑式解决方案及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在黑芝麻智能2025年CEO新春致辞中,黑芝麻智能透露,公司华山A1000芯片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标杆产品,成功为多款热门车型实现了量产搭载,如领克08EM-P、合创V09、东风奕派eπ007、领克07EM-P、东风奕派eπ008等,为行业带来了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而在此前,黑芝麻智能还推出了华山A2000家族,该系列是黑芝麻智能新近推出的高算力芯片平台,包括A2000Lite、A2000和A2000Pro三款产品,分别针对城市智驾、全场景通识智驾和高阶全场景通识智驾而设计。黑芝麻智能表示,A2000家族芯片集成了业界领先的CPU、DSP、GPU、NPU、MCU、ISP和CV等多功能单元,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单芯片多任务处理的能力;采用新一代ISP技术,具备4帧曝光和150dBHDR,在隧道和夜间等场景下表现更好,显著提升了图像处理能力;单芯片数据闭环能力为算法的迭代和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原生支持Transformer模型;支持算力扩展,以适应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产品组合全面覆盖从NOA到Robotaxi的广泛应用场景。高阶智驾正在全面到来?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高阶智驾通常指L2级以上的智能驾驶功能。根据高工智能汽车,2024上半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高阶智驾NOA交付新车58.07万辆,同比+177%;新能源汽车2024上半年前装标配NOA已突破10%,达到13.65%,高阶智能驾驶上量提速且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端到端技术升级、智驾方案成本持续下探,2024年已有宝骏云朵、小鹏MONA03MAX等20万以下车型标配搭载城区NOA。伴随比亚迪率先提出“智驾平权”及其他车企配备相关功能的中低阶车型陆续落地,招商证券预计未来两年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将快速渗透至10万—20万元市场。而在2月9日,深蓝汽车与华为在重庆正式签署全面深化业务合作协议。作为普及全民智驾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宣布将全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共同研发前沿技术,开创全民智驾新纪元,加速推动智驾平权,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根据协议,深蓝汽车将加大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合作规模,积极推进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华为将通过新的合作模式,为深蓝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价值的解决方案。华泰证券则指出,目前搭载高阶智驾(NOA)的车型主要集中在新势力以及华为、小米等品牌,2024年销量约200万辆,且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车型市场(2024年20万以上车型占比仅29%)。其认为智能驾驶发展或沿着特斯拉、新势力、比亚迪、其他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海外主机厂的路径传导,随着比亚迪推动智驾平权,进度有望加速。中信建投也表示,2025年将是智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全球车企加速布局高阶智驾赛道。特斯拉计划今年6月在美国得州推出不需要人类驾驶员监督的全自动驾驶(FSD)版本,并积极推进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2025年进入欧洲和中国市场。产业升级浪潮下,车载SoC芯片与域控制器、CIS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及激光雷达、高频高速连接器等核心环节迎来发展机遇。随着头部车企技术突破与价格下探形成合力,智能驾驶产业链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证券时报)
自动驾驶
比亚迪
黑芝麻智能
证券时报
02-10 14:58
经纬恒润荣获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
人民财讯12月2日电,近日,经纬恒润顺利通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总部的审查,获得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标志着经纬恒润已能够在全球市场环境下赋能主机厂量产项目的安全、合规落地,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经纬恒润-W
智能网联
汽车
人民财讯
刘良文
2024-12-02 17:09
华阳通用通过ISO/SAE 21434认证
人民财讯11月2日电,近日,华阳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华阳通用正式获得国际认证机构DNV颁发的ISO/SAE 21434:2021《Road vehicles — Cybersecurity engineering》国际标准认证证书,标志着华阳通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法规要求,能为全球车企客户提供更高级别的产品安全保障。ISO/SAE 21434是首个为汽车行业提供解决道路车辆信息安全问题的标准。
华阳集团
汽车
信息安全
人民财讯
刘良文
2024-11-02 13:05
【实时研报】广发证券:Cybertruck有望带来新的钼需求,为钼价上行带来边际贡献,给板块带来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Cybertruck外板用钼对需求的拉动体现在两点:1. Cybertruck直接用钼量的拉动(包括产业链扩张带来的表观需求);2. Cybertruck为钼打开了新的应用场景,为其他厂商和其他领域起到示范作用,打开未来钼的需求边界。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12-15 13:21
宝武集团成功研发汽车用“特种钢”
人民财讯10月30日电,记者最近在位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宝武集团中南股份采访了解到,宝武集团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攻关,目前已批量稳定生产特殊钢——SAE1541高硫高钙含铝非调质钢。据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SAE1541高硫高钙含铝非调质钢的强度、塑性和耐磨性都较高,可切削性好,主要用于汽车控制臂、拉杆用钢,可用于制造重负荷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该钢种成分要求高硫高钙含铝,多元素要求窄成分控制,并对残余元素、各项理化指标要求严格,且在生产中易出现流动性差、表面裂纹倾向性大、偏析严重等情况,生产工艺复杂,控制难度极大,之前该品种钢一直依靠进口。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成功研发SAE1541高硫高钙含铝非调质钢的企业,中南股份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汽车用钢市场的占有率。(经济参考报)
中南股份
宝武集团
汽车
经济参考报
2023-10-30 07:16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德国举办 探讨加速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进程
近日,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在慕尼黑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组织(筹)组织召开。据悉这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在海外举办。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低碳出行、合作共赢”展开,聚焦低碳发展战略与路径,探讨如何加速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进程,如何提升产业链低碳与稳定,如何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具有能源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化、运行零排放等特征,是道路交通领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选择,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正加速迈向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万钢指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全球汽车产业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合作,不断凝聚共识,合作共建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高水平开展全球汽车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加快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在大会现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工业政策司司长Bernhard KLUTTIG分布发表致辞。辛国斌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减少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共同选择。绿色低碳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合作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大动力,供应链稳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保障。辛国斌强调,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加速融合,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也面临系列挑战,亟需各方一道坚定维护全球化发展理念,强化政府间协同合作,推进技术跨国合作创新,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交通领域低碳转型。Bernhard KLUTTIG表示,人为的气候变化正在无情地加剧,因此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德国为自己设定了宏伟的气候目标,希望于2045年之前实现气候中和,为此亟需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速度。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将对汽车行业的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需要通过保证公平、透明和可靠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合作,来克服挑战。此外,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Hildegard MÜLLER也在主旨报告中提及,未来交通领域的零排放转型是我们目前实现气候保护目标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她表示,欧洲和德国设立的气候保护目标颇具挑战,但交通领域的目标终将因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而实现。中国和德国都是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未来五年,VDA会员企业将投入大量经费在产品研发,特别是在电动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等相关领域。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国际气候行动特使Jennifer Lee MORGAN在主旨报告环节提到,电气化必须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齐头并进,减少汽车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涵盖整个价值链。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压力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据悉,在此次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上海集团、宝马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蔚来、宁德时代、采埃孚、地平线、零跑汽车、奇昊集团、中创新航、麦格纳斯太尔、黑芝麻、海克斯康、芯驰科技、欣旺达、博世集团的嘉宾代表也分别发言,围绕如何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如何提升供应链低碳与稳定等议题做专题演讲。
IAA
汽车
新能源
证券时报·e公司
韩忠楠
2023-09-11 18:47
共搜索到
62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奥飞数据等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武商集团倡议:共同帮助消费品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立讯精密:公司目前没有在美国投资建厂相关计划
三安光电成立新材料科技子公司
今天12时1分起,对美加征84%关税!
更多
21:37
国家邮政局:要加强新形势下国际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21:36
公告精选:澜起科技等多家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预增;大秦铁路获中信金融资产举牌
21:35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苹果跌4.92%
21:28
中集集团:子公司拟签署8.28亿元土地整备补偿安置协议
21:25
倍轻松:拟4000万元至8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21:23
顶点软件:2024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6.84% 拟10派6元
21:22
澜起科技: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3.1% 拟10派3.9元
21:19
澜起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28.28%—146.19%
21:18
易普力:子公司一季度新签或开始执行爆破服务工程类合同额20.88亿元
21:14
晶晨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65.03% 拟5000万至1亿元回购股份
21:12
中微半导:2024年净利润1.37亿元同比扭亏 拟10派2.5元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