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215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华厦眼科:公司与蜂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进一步挖掘智能眼镜在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
人民财讯3月25日电,华厦眼科3月2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蜂巢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挖掘智能眼镜在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目前相关应用尚在逐步探索和落地中,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华厦眼科
智能眼镜
蜂巢科技
人民财讯
李在山
03-25 16:28
首程控股:北京机器人基金投资星海图公司和图湃公司
人民财讯3月12日电,首程控股公告,近日,首程资本旗下公司(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所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机器人基金”)投资星海图(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星海图公司”)和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图湃公司”),进一步促进被投企业的产品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星海图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图湃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眼科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企业。
首程控股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人民财讯
刘巧玲
03-12 08:49
永新光学股价异动 AI眼镜相关业务占比不足1%
2月10日,AI眼镜概念股午后拉升,永新光学(603297)一度上涨超8%,尾盘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涨5.25%,报收113.88元/股。事实上,永新光学的上涨态势早在两日前便已开始。2月6日、2月7日、2月10日,公司涨幅分别为10%、7.73%、5.25%,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构成股价异动。2月10日盘后,永新光学发布异动公告,对涉及相关热点概念的情况进行说明。永新光学表示,已关注到部分媒体将公司归类为智能驾驶及AI眼镜概念。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主要客户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收入占比不高,未来对新客户的获取具有不确定;在AI眼镜方面,AI眼镜或AR眼镜并非公司光学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规模极小,占比不到1%。永新光学进一步指出,公司主营业务为光学显微镜及光学元组件产品,产品商业模式偏向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应用领域广泛且相对分散。目前,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不存在其它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2024年下半年以来,多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永新光学问及公司在AI智能眼镜方面的布局。根据回复,永新光学生产的核心光学元组件产品可应用于AR眼镜领域,用于专业医疗及康复的弱听弱视人士AI眼镜摄像模组已完成开发并出货,该摄像模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除此之外,公司目前已是康耐视定制类光学产品第一大供应商,并逐步开展复杂性模组产品的开发工作。永新光学主要业务由光学显微镜、条码机器视觉、车载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四部分组成,主要产品包括光学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自动变焦模组、机器视觉镜头、激光雷达光学核心元组件、内窥镜镜头等。2024年上半年,永新光学的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12.78%;受条码扫描业务快速恢复及激光雷达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影响,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4亿元,同比上升30.95%,其中车载及激光雷达业务已拓展至批量供应阶段,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同比增长120%。目前,公司车载及激光雷达产品已进入索尼、禾赛、图达通、法雷奥等全球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作为光学显微镜及精密光学元组件头部企业,永新光学高端显微镜已实现超过4%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已对单价300万元以内的高端显微镜产品进行全覆盖。在加速高端国产化替代的同时,永新光学也同样关注海外市场开拓,主要布局北美、欧洲及日韩区域,同时加大亚非拉地区的业务推进。目前,公司已在重点区域建立本土化的专业团队,同时加强与海外经销商的合作。2024年上半年,永新光学出口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2.85%。2023年,公司在日本投资成立合资公司S-FIDA,专注于高端眼科医疗设备的研发和销售工作,进一步拓宽产业布局。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永新光学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19.28%。
永新光学
AI
机器视觉
证券时报·e公司
叶玲珍
02-10 21:21
爱博医疗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7亿元 隐形眼镜业务扭亏为盈
2月6日晚间爱博医疗(688050)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8.22%;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7.36%;扣非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34.58%;基本每股收益2.04元,同比增长26.71%。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眼科医疗器械制造商,爱博医疗产品涵盖眼科手术治疗、近视防控和视力保健三大领域。对于2024年的业绩表现,爱博医疗在业绩快报中分析,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1亿元,其中“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同时视力保健产品(隐形眼镜及隐形眼镜护理产品等)保持快速增长,收入占比约30%。报告期该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主要系收入增长带动了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同时隐形眼镜业务扭亏为盈,但是受人工晶状体集采后价格下降的影响,以及随着以隐形眼镜产品为主的视力保健业务占公司收入比重的扩大,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影响了净利润增速。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爱博医疗总资产35.13亿元,较期初增长14.73%,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4.04亿元,较期初增长12.87%,主要为报告期内利润累积所致。凭借在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等眼科医疗器械积累的成功经验,公司也一直在研发具有增长潜力的创新产品,如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医用生物材料等,以促进公司业绩增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加快国产替代和国际化版图扩张。就在今年1月爱博医疗曾披露,公司旗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于近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获准注册。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属于屈光性人工晶状体,该产品在创新的平衡型丙烯酸酯材料基础上,采用零球差大光学区设计以及双凹面型的稳定拱高设计,植入眼内后可作为屈光元件,有效降低/矫正近视,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术后视觉质量。2月6日晚间,爱博医疗还披露了股份回购实施结果的公告。2024年2月爱博医疗曾披露,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回购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并在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后三年内予以转让;若公司未能将本次回购的股份在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日后三年内转让完毕,未转让股份将被注销。本次回购价格不超过229.37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含),不超过4000万元(含);本次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此后因实施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本次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不超过229.37元/股调整为不超过127.23元/股。2024年3月,爱博医疗首次实施回购股份,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4.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亿股的比例为0.075%,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147.9元/股,最低价为134.1元/股,回购均价为140.36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2004.36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公司实际回购总金额已达到回购方案中预计回购金额下限,已完成本次回购。爱博医疗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4.28万股,均存放于公司开立的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本次回购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若公司未能将本次回购的股份在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日后三年内转让完毕,未转让股份将被注销。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增发新股和配股等权利。
爱博医疗
扭亏
证券
证券时报·e公司
赵黎昀
02-06 18:15
国家医保局整合眼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支持创新技术转化
上周五(1月3日)晚间,国家医保局印发《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旨在整合规范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助力守护眼健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指南》实施后将实现价格项目统一,有利于建设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病人异地就诊,后续应关注各省医保局对接落实后制定的价格基准。统一价格项目 使眼科更加清晰规范《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其列出的563项技术规范项目映射整合为125项,分为临床诊察类项目、非手术治疗类项目和手术类项目三大类。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定位为技术工具,列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项目提供服务而产生资源消耗的最小计量单元,为科学测算医疗服务成本和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指南》的编制印发是为了‘统一度量衡’,是统一价格项目,而不是统一价格。”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分析称。“《指南》实施后实现价格项目的统一,既有利于建设统一大市场,也有利于病人异地就诊。”此前,各省之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存在差异,各省的手术收费项目由各地医保局确定,同样的手术各省收费项目数量并不相同。如今,以临床诊察类项目为例,《指南》根据不同检查目的分别立项,对可能存在重叠的眼科检查项目,如“眼压检查”和“眼压检查(青光眼激发)”明确不得同时收费。吴士君表示,价格项目统一一方面更将导向统合收费,不过多地实际上已经执行了多年的DRG或DIP,本来就是统合收费,后续关键要看各省市区最终确定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价格项目统一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和浪费。突出技术劳务价值 支持创新技术转化在规范统一现行价格项目的基础上,《指南》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实行复杂情况单独立项,以体现技术难度差异。例如,明确设立人工晶状体植入费,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设立常规、复杂情况,手术难度显著提高时可按复杂情况收费。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对大家熟知欢迎的“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进行单独立项,以支持创新技术转化。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将“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在项目名称上与激光类型、特定设备脱钩,将便于临床收费理解,以及为未来创新转化留出更多空间。吴士君告诉记者,近视激光手术属于非医保项目,医院可以自主定价。《指南》将项目名称与激光类型、特定设备脱钩,但是因为成本不一样,统一价格项目不等于统一价格标准,各类设备、激光类型的成本、效果、适应证差异很大。此外,针对眼科医疗服务中美容类项目的特殊性,《指南》在计价说明中明确眼袋整形术等属于美容整形常用项目,供各地在制定价格管理方式时参考,以鼓励医疗机构满足多样化需求,获取增量性收入。《指南》还关注儿童近视、弱视问题,设立“散瞳验光”“显然验光”“视功能训练”等多个项目,促进近视、弱视儿童早诊早治。“规范化标准化的价格项目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有效弥补眼科诊疗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为优化眼科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医保局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爱尔眼科
眼科医疗
医保
证券时报·e公司
张一帆
01-06 11:28
江河集团子公司中标约3.18亿元幕墙工程项目
11月7日晚间,江河集团(601886)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近日收到深圳湾滨海商务中心项目三标段幕墙工程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约3.18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1.52%。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幕墙面积约8万平方米,预计总工期639天。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江河集团再次中标沙特王国塔的相关项目。11月6日,江河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称,近日,沙特有关部门宣布沙特吉达塔(也称“王国塔”)复建,公司旗下江河幕墙自年初重返沙特以来,凭借硬核技术实力、超高层建筑经验以及良好口碑,再次中标沙特王国塔的幕墙设计与技术服务标段,成为全球幕墙行业焦点。沙特王国塔高1007米,建成后高度将超过迪拜哈利法塔,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楼。“本次公司承接的是幕墙设计业务,有关设计技术方面涉及保密不便对外披露。是否会承接该项目后续业务,也请关注公司公告。项目实施中都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该工程的中标金额也未达到对外披露标准,项目的实施对公司的业绩也不构成重大影响。”江河集团称。江河集团主营业务分为建筑装饰业务和医疗健康业务两大板块,公司建筑装饰业务板块包括幕墙与光伏建筑、室内装饰与设计业务。在光伏建筑业务领域,公司主要承接公共建筑、工商业建筑等光伏建筑项目,并从事生产、对外销售定制化异型光伏组件产品。在医疗健康板块,公司定位于国际化的专业眼科医疗服务提供商,主要开展屈光、视光、眼底病等眼科诊疗业务。公司拥有澳洲最大眼科连锁品牌Vision和长三角区域知名品牌江河泽明。从财务数据看,10月28日晚,江河集团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4.22亿元,同比增长9.26%;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8.55%;扣非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16.63%。就单季而言,第三季度,江河集团实现营收为55.52亿元,同比增长4.47%;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上升3.94%。与此同时,江河集团发布的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公司建筑装饰板块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中标金额约为209.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幕墙系统中标额133.02亿元,同比增加3.18%,内装系统中标额76.28亿元,同比增长20.2%。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承接光伏建筑项目(BIPV)约5.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江河集团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业务是投资者关注重点。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一直说要转型做光伏玻璃幕墙,请问光伏幕墙业务是否要比普通幕墙利润率更高?是否能让公司业务发展更好?”对此,江河集团11月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光伏幕墙是幕墙行业的发展方向,光伏幕墙技术含量更高。近几年公司已经承接了二十多亿元BIPV项目,随着行业渗透率的提高,该类工程的营收占比也将逐步增加。BIPV业务是公司幕墙板块重点发展方向,也将继续在该领域深耕细作。江河集团半年报也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幕墙龙头效应及技术实力,先后中标了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投建运一体化航站楼幕墙工程、石药集团智能制造工厂等重点BIPV工程,累计承接光伏建筑项目中标金额约1.5亿元。上半年公司光伏建筑项目已确收约3.14亿元,同比增幅达124%。BIPV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目前市场上承接的BIPV订单来看,头部企业已开始受益。江河光伏组件厂除承接内部订单外,已承接较多外部客户订单,生产任务连续,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江河集团
光伏
石药集团
证券时报·e公司
曹晨
2024-11-07 19:56
主办世界近视眼大会 爱尔眼科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9月23日至28日,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的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International Myopia Conference,简称“IMC”)在中国长沙、三亚两地举行,吸引了来自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位外国专家学者来华,分享近视眼领域的新理念和研究成果。在会上,爱尔眼科发布了“小青葵”近视预防镜片、广域视网膜屈光度测量仪等融合了生物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算法创新产品。爱尔眼科(300015)总裁李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9家旗舰医院已经基本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公司大项目建设阶段基本结束,爱尔眼科正在进入“拔高”的新阶段,不断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的开幕式上,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对到场嘉宾致以欢迎。他表示,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和重要参与者,爱尔眼科希望为各国专家学者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共同交流近视防控的策略和成效,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有效解决方案,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共同推动全球眼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峰。相比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人口有14亿,但眼科各亚专科诊疗的渗透率还很低,存在大量应治未治现象,很多诊疗仅处于低水平满足阶段。爱尔眼科方面判断,后续随着科普教育的持续发力,老百姓眼健康意识得到提升,对于眼健康的追求也将更进一步。“宏观经济环境对眼科行业的阶段性影响,不会改变其坡长雪厚的特性。”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爱尔眼科积极把握眼科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力争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全面解决方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创新驱动,科技爱尔”战略指引下,公司正加强数字眼科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不断开拓数字眼科应用范围,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提升临床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带动眼健康行业的新突破。在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开幕式上,爱尔眼科最新发布的“小青葵”近视预防镜片、广域视网膜屈光度测量仪等产品,就是公司在近视防控产品、屈光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其中,“小青葵”依托生物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算法、智能提醒系统及云端数据同步APP等核心技术,进行个性化视力监管,体现了预防为先的近视防控5P模式。另一方面,爱尔眼科也持续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积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李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已成功搭建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全链路人才培养体系,并着力打造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眼视光垂直教育大模型,通过汇集产业资源,推动眼视光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拥抱世界一流通过稳步实施“1+8+N”战略,爱尔眼科目前在国内、国外联动发展,通过不断扩大的医疗网络规模,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爱尔眼科“1+8+N”战略指的是,建设1家世界级眼科医院,即长沙医院,同时建设8家国家级区域眼科中心。“N”指的是全国其他爱尔眼科医疗机构。截至今年6月底,爱尔眼科已拥有境内医院311家,门诊部202家,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55家、19家,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及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爱尔眼科旗下的龙头旗舰医院,都以具备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为目标。据悉,目前爱尔眼科的9家旗舰医院已经基本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公司大项目建设阶段基本结束,爱尔眼科正在进入“拔高”的新阶段。“技术提高了、服务提高了、品牌影响力提高了,老医院的天花板也就提高了。中国人口多,只要做得好,不怕做不大。”李力说道。同时,公司在海外布局的眼科中心及诊所也由131家增长至140家,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今年5月,爱尔眼科欧洲分部收购了英国Optimax集团(EyeHospitals Group及其下属机构)的100%股权,进军英国眼科市场,拓展非欧元区加速增长的“新版图”。爱尔眼科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5.4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归母净利润20.56亿元,同比增长19.71%。在第二季度,爱尔眼科净利润规模同比、环比均有超20%的增长速度。“眼科医疗行业的发展是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爱尔不迷恋过去、不悲观未来,在当前更加专注于将自身内功不断夯实,基础打牢,稳固底盘。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各医疗机构院龄持续增长,依靠技术、服务厚积薄发,赢得品牌和口碑的‘制高点’,行稳才能致远。”陈邦说道。
爱尔眼科
眼科医疗
115系列
证券时报·e公司
张一帆
2024-09-24 18:53
眼科消费有韧性 爱尔眼科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8月23日晚间,爱尔眼科(300015)披露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5.4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归母净利润20.56亿元,同比增长19.71%。记者留意到,在第二季度,爱尔眼科净利润规模同比、环比均有超20%的增长速度,体现了眼科消费有韧性的特点。报告期内,在推动“1+8+N”战略稳步实施,国内、国外联动发展的思路下,爱尔眼科医疗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在一个月后,爱尔眼科主办的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即将开幕,爱尔眼科表示,公司将不断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眼科消费有韧性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多重挑战下,居民消费意愿受到一定影响。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表示,环境的挑战将更加激发公司潜力,催生更大动力,随着上半年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累。在居民支出谨慎之时,眼科将是最有韧性的行业之一;在居民信心增强之后,眼科将是最有弹性的行业之一。爱尔眼科以经营结果验证陈邦的判断。2024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在积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有力地推动质的有效提升。上半年,公司实现门诊量794.07万人次,手术量64.99万例,同比增长9.23%、6.92%。白内障、屈光、视光、眼前段、眼后段项目等主要经营项目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同时,在“1+8+N”战略的稳步推进下,2024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医疗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预期随着核心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不断攀升,固定成本持续摊薄,利润率等也将维持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6月30日,爱尔眼科境内医院311家,门诊部202家,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55家、19家,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及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在海外布局的眼科中心及诊所也由131家增长至140家,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国内、国外联动发展爱尔眼科方面介绍,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国内、国际双向联动,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在国内市场,长沙医学中心成立和又一批著名专家加入,帮助爱尔眼科向着建设世界级眼科医学中心的目标前进。公司募集资金建设的区域眼科中心上海爱尔、南宁爱尔已建成并结项,湖北爱尔、安徽爱尔、沈阳爱尔、贵州爱尔陆续建设,北京爱尔英智正在筹建中。此外,公司还通过收购52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地县医院网络。在国际市场,今年5月,爱尔眼科欧洲分部收购了英国Optimax集团(EyeHospitalsGroup及其下属机构)的100%股权,进军英国眼科市场,拓展非欧元区加速增长的“新版图”。据了解,爱尔眼科在海外布局本着宁缺毋滥、去粗取精、优中选优的原则,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作粗放式扩张。欧洲分部自2017年收购后,截至2023年底,实现营业收入超15%、净利润超25%的年复合增长,显著超过收购之前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加强、拓展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大讯飞等机构在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爱尔眼科正在不断开拓“数字眼科”应用范围,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2024年,爱尔眼科与科大讯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打造“AI+眼科”为整体目标,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则取得一系列新成果,“面向数字眼科的联邦协同平台系统”等5项课题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同时加强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服务的智能化和多元化。在一个月后的9月23日,爱尔眼科主办的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即将开幕。届时,将有来自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位外国专家学者来华,与国内同道共同交流、分享近视眼领域的新理念和研究成果。爱尔眼科表示,公司将不断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
爱尔眼科
人工智能
消费
证券时报·e公司
张一帆
2024-08-23 22:25
爱尔眼科拟收购35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 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
爱尔眼科(300015)7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35家医院的部分股权,本次交易以公司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8.98亿元。爱尔眼科作为全国性连锁医疗机构,在技术、服务、品牌等多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各家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稳步提升,主要竞争者为各地一到两家综合性医院的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在自身积极寻求行业并购标的的同时,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已陆续参与设立多支产业基金,为公司储备了大量优质眼科医院项目,并有效地规避了各类潜在并购风险。并购重组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充分体现了爱尔眼科对收购标的的系统整合能力,有力地推进了公司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医疗网络布局日益完善,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提高,积累了丰富的境内外并购整合经验。以2017年公司收购的欧洲连锁眼科医疗机构ClínicaBaviera为例,自2017年并入公司以来,发展速度稳步提升,经营绩效显著提高。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欧元,较收购当年增长125%,净利润3746万欧元,较收购当年增长279%。近年来,爱尔眼科持续将并购的目光瞄准地市县域等“下沉市场”。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但优质的眼科医疗资源集中在省会级城市,医疗资源重心与人口分布不对称的现状,也预示着地市县域的眼科医疗需求空间广阔。爱尔眼科2023年9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收购海南爱尔、枣庄爱尔等19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同年11月30日晚,爱尔眼科再度公告,拟收购唐山爱尔、衡东爱尔等7家医院部分股权。爱尔眼科2024年5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拟斥资13.44亿元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境内医疗机构股权。作为爱尔眼科“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市级、县级爱尔眼科医院开始显现出在当地的竞争优势。2023年,爱尔眼科地市级医院如东莞爱尔、衡阳爱尔、滨州沪滨爱尔等均实现超过2亿元的收入体量。目前,爱尔眼科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布局,其中地县级医院占比达80%。本次收购标的中,除福州爱尔以外,其余34家标的医院皆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标的医院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爱尔眼科公告显示,35家标的医院2023年整体收入为7.49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5.54亿元增长35.31%。爱尔眼科称,本次收购35家医疗机构的部分股权,有利于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本次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通过集团各专业学组、事业部、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提高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持续提升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爱尔眼科
证券时报·e公司
孙宪超
2024-07-29 22:21
进一步深化“分级连锁”体系 爱尔眼科收购52家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300015)5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拟斥资13.44亿元收购52家境内医疗机构股权,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记者梳理发现,这52家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爱尔眼科目标将其作为未来“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收购标的目前普遍处于培育期,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经营业绩有较大幅度提升。爱尔眼科管理层在近期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历来坚持以内生增长为主,外延并购为辅,利用集团各专业学组、事业部、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让新增机构不断跨上新台阶。医疗网络进一步下沉爱尔眼科表示,基于标的医院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公司本次收购52家医疗机构的部分股权,有利于尽快完善区域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为更多基层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高质量眼科医疗服务。从区域分布来看,52家医疗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并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爱尔眼科在公告中介绍,以上标的医院增长率高于当地眼科行业总体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于人口分布不平衡的情况,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但核心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地市县域的眼科需求空间广阔。据悉,目前爱尔眼科体系中如东莞爱尔、衡阳爱尔、滨州沪滨爱尔等,发展较好的地市级医院均已实现超过2亿元的收入体量。爱尔眼科在公告中指出,基层医院是公司未来“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并购,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市级、县级医院纳入到上市公司体系,既能够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因城制宜地推进和完善公司分级诊疗模式的布局,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性、近距离的诊疗需求。从经营业绩来看,爱尔眼科本次收购的52家医疗机构已形成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其整体经营业绩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有较大增长。据记者统计,以上52家医疗机构在2023年合计营收9.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整体经营情况逐步向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是本次收购中体量最大的医疗机构,该机构于2020年3月成立,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度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33亿元,净利润2175.45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8%。此外,北票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凌源爱尔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的净利率也超过了20%。据了解,在本次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优势和并购整合的丰富经验,通过集团各专业学组、各事业部、各省区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持续提升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规模、效率两手抓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在自身寻求行业并购标的的同时,自2014年起陆续参与设立了多支产业基金,进行眼科医院项目的储备。在日前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爱尔眼科方面也谈及,并购是公司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但前提是具备较为系统的整合能力,有利于形成“1+1>2”的增值效应。“不管是大体量医院,还是小体量医院,不管是自建的医院,还是收购的医院,都要利用集团和总部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帮扶和精准的支持,让它们不断跨上新的台阶,成为各地老百姓信赖的好医院。”爱尔眼科管理层在股东会上回应称,“同时,爱尔眼科国内外收购,始终围绕战略和主业,收购前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收购后进行全面的赋能整合,总体上保障了项目发展符合预期”。以爱尔眼科在2017年收购的欧洲连锁眼科医疗机构ClínicaBaviera、2020年收购的30家境内眼科医院为例,这些并购标的在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后,即便经历2020—2022年的特殊时期,其整体净利润复合年化增速均超过25%。爱尔眼科指出,这些收购实现了并购整合的协同效应,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收购标的的系统整合能力。公司认为,随着人才培养体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患者科普教育体系、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本次并购整合有望在质和量上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展望2024年,爱尔眼科表态将继续推进实施“1+8+N”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医疗网络建设。在国内市场,公司将继续完善各省区区域内的纵向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加快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眼视光门诊部(诊所)横向同城分级诊疗网络建设,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在海外市场将夯实现有医院布局,把握时机进军海外其他地区。
爱尔眼科
机构
收购
证券时报·e公司
张一帆
2024-05-31 19:00
共搜索到
213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02:20
【第e现场】大模型加速上车!记者直击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现场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4-24 17:16
微信扫一扫:分享
03:38
【e采访】爱尔眼科:提供优质眼科医疗服务 创造价值也分享价值
证券时报·e公司
2023-12-01 16:37
微信扫一扫:分享
共搜索到
2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隆华新材:拟对年产4万吨生产装置尼龙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雅创电子:距离“雅创转债”停止转股仅剩半个交易日
尔康制药新设科技公司 含电子元器件业务
新美材料·新站光学功能膜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总投资约45亿元
IDC:到2029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
更多
11:19
中建环能与黄山市生态环保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17
广东:构建全栈国产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硬件+大小模型+机器人智能控制”创新联合体,赋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升级
11:01
广东:拟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等方面,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
10:59
广东:拟重点围绕智能算力基础底座等方面,持续组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专项
10:59
青海西宁农商行拟吸收合并湟中三江村镇银行
10:55
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入股赛力斯汽车
10:55
沪金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扩大至2%
10:54
石基信息:子公司正品贵德与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达成战略合作
10:53
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会见香港海关关长陈子达、澳门海关关长何浩瀚
10:52
华创云信等在贵州成立数联网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0:52
广东:积极推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 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