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快讯
解读
股市
港股通
视听
专题
行情
数据
公众号
APP
电子报
上市公司资讯第一平台
搜 索
综合
股票
资讯
公告
视频
共查询到
843
篇相关资讯
股票
股票名称
现价
涨跌
涨跌幅
振幅
最高
最低
成交金额
操作
共搜索到
0
只相关股票,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资讯
国药现代:全资子公司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人民财讯3月24日电,国药现代(600420)3月24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适用于预防或治疗因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和呕吐。
国药现代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
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
人民财讯
任丽珺
03-24 17:01
国新办,最新发布!外交部发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科学准确界定芬太尼类物质,保障合理用药与严格管制双管齐下,依法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犯罪,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加快推进科技手段研发应用,多措并举提升整体管控效能,推进芬太尼类物质全球共治。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芬太尼类物质管控,未雨绸缪、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严格监管芬太尼类药品,严密防范芬太尼类物质滥用,严厉打击走私、制贩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化学品违法犯罪,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务实开展对话交流、联合侦查和经验分享,推动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在应对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问题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白皮书介绍,中国将芬太尼类药品纳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对有关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出口环节实行严格管制。中国积极推进芬太尼类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综合利用电子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对芬太尼类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各环节进行动态全程监控、闭环管理,进一步有效防范芬太尼类药品流失。中国积极应对芬太尼类物质问题的新挑战,综合采取增加列管品种、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查缉力度、创新管控手段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芬太尼类物质发生滥用,最大限度打击整治芬太尼类物质违法犯罪活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坚持责任共担、全面均衡原则,倡导各国互帮互助、共建共享,反对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在做好自身禁毒工作的同时,坚定维护现行国际禁毒体系,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禁毒领域重要决策,积极为毒品问题全球共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后,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答记者问。外交部表示,中方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从芬太尼类药品管控、严打芬太尼类物质犯罪、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科技手段研发应用、提升整体管控效能、芬太尼类物质全球共治等方面,对中国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所做大量工作、创新经验等进行了权威阐述,有助于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全面、深入、客观了解中方有关立场、举措和成效。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深度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全面推动毒品问题全球共治,为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芬太尼问题新挑战作出了不懈努力,有关成效有目共睹。事实胜于雄辩。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散布各种谎言,对华抹黑、甩锅、推责,执意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毫无道理、损人害己。中方立场很明确,我们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美方开展务实合作,但坚决反对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华施压、威胁和讹诈。奉劝美方尊重事实,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作出正确选择。全文如下: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202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科学准确界定芬太尼类物质 二、保障合理用药与严格管制双管齐下 三、依法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犯罪 四、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 五、加快推进科技手段研发应用 六、多措并举提升整体管控效能 七、推进芬太尼类物质全球共治 结束语前言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治理毒品问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全球毒品种类、产量、滥用人员不断增多,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合成毒品问题来势凶猛,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给全球毒品治理带来新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因芬太尼失控引发严重社会问题深刻警示,如果对芬太尼类物质防范不严、管控不力,导致其泛滥蔓延,将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毒祸之害,中国人民对毒品有切肤之痛。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不懈开展禁毒斗争,锲而不舍解决毒品问题。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芬太尼类物质管控,未雨绸缪、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严格监管芬太尼类药品,严密防范芬太尼类物质滥用,严厉打击走私、制贩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化学品违法犯罪,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务实开展对话交流、联合侦查和经验分享,推动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在应对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问题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加强芬太尼类物质管控,是防范新型毒品潜在危害的有效措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禁毒理念,彰显了积极参与全球毒品治理,推动毒品问题全球共治,维护全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的责任与担当。为全面介绍中国管控芬太尼类物质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分享中国创新管控经验,特发布此白皮书。一、科学准确界定芬太尼类物质芬太尼是可作用于生物体内的阿片受体、从而产生麻醉和镇痛作用的物质,属新型强效麻醉性镇痛剂,效果可达吗啡的100倍,常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是联合国管制的麻醉药品。芬太尼最早由比利时的药理学家保罗·杨森于1960年合成,随后在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欧洲被广泛使用,美国于1968年批准芬太尼用于医疗用途。此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先后研发上市,与芬太尼一起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用于医疗用途的4种芬太尼类药品,常用剂型有注射剂、透皮贴剂、舌下片剂、鼻腔喷剂等。通过简单修饰芬太尼化学结构上的某个原子或基团,即可得到与芬太尼结构类似、作用相近甚至更强的芬太尼衍生物。这些物质绝大多数系不法分子从制药公司发表的学术文章中检索出来,或者为规避法律管制而设计出来,目前全球已发现滥用的芬太尼类物质有近百种,其潜在数量可能高达成千上万种。除4种芬太尼类药品外,其余的芬太尼类物质均未发现具有医疗价值,多与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混合滥用,使人产生阿片类毒品的欣快感,同时其麻醉镇静作用会影响滥用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超剂量使用可导致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中国于2019年4月1日发布的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公告中明确,“芬太尼类物质”是指化学结构与芬太尼(N-[1-(2-苯乙基)-4-哌啶基]-N-苯基丙酰胺)相比,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物质:使用其他酰基替代丙酰基;使用任何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团替代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苯基;哌啶环上存在烷基、烯基、烷氧基、酯基、醚基、羟基、卤素、卤代烷基、氨基及硝基等取代基;使用其他任意基团(氢原子除外)替代苯乙基。中国创新引入“类物质”的概念,严谨、科学地明确了“芬太尼类物质”的法律定义,既保证该定义涵盖需要列管的所有品种,为打击和惩治芬太尼类物质毒品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药、工业、科研等领域合法需求的影响。芬太尼类物质是通过化学合成得来的,用来制造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原料统称为芬太尼类物质的前体。化学物质的合成路线具有多样性,可选择性、替代性较强,近年来芬太尼类物质前体不断变化,品种持续增多。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英文简称“4-ANPP”)和N-苯乙基-4-哌啶酮(英文简称“NPP”)是合成芬太尼类物质的两种最直接前体,2017年3月第60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将其纳入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以下简称《1988公约》)附表一予以管制,同年中国将其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予以管制。随着4-ANPP和NPP两种芬太尼类物质前体被纳入管制,不法分子为逃避法律制裁,研究更新合成工艺,使用4-(N-苯基氨基)哌啶(英文简称“4-AP”)、1-叔丁氧羰基-4-(N-苯基氨基)哌啶(英文简称“1-boc-4-AP”)、N-苯基-N-(4-哌啶基)丙酰胺(英文名称“Norfentanyl”)和4-哌啶酮(英文名称“4-piperidone”)、1-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英文简称“1-boc-4-piperidone”)等多种前体合成芬太尼类物质,给打击走私和制贩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犯罪带来挑战。二、保障合理用药与严格管制双管齐下目前,在中国作为药品批准上市的有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阿芬太尼4种芬太尼类药品,且仅有透皮贴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批准生产医疗使用的芬太尼类药品:1974年批准生产芬太尼注射液,2003年批准生产瑞芬太尼注射液,2005年批准生产舒芬太尼注射液和芬太尼透皮贴剂,2020年批准生产阿芬太尼注射液。与吗啡、哌替啶等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比,上述芬太尼类药品具有起效快、药效强、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麻醉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和分娩镇痛、缓解癌痛等治疗,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合理用药的可及性。据统计,芬太尼类药品已占中国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市场份额的66%左右。中国将芬太尼类药品纳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对有关的生产、经营、使用和出口环节实行严格管制。——生产环节实行企业定点和年度计划管理。目前,中国批准5家芬太尼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分别是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有关企业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配备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安全管理设施,并须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年度计划组织生产,定期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芬太尼类药品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等情况。2023年,中国企业生产芬太尼原料药9.89公斤、舒芬太尼原料药4.702公斤、阿芬太尼原料药5.805公斤、瑞芬太尼原料药64.572公斤,共计84.969公斤。另外,2006年,中国批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家芬太尼类药品进口企业,只限于进口芬太尼透皮贴剂一种剂型。——经营环节实行企业定点和限定流通管理。目前,在中国取得定点经营资格的芬太尼类药品经营企业有全国性批发企业3家,分别是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性批发企业626家(2023年度)。芬太尼类药品生产企业将芬太尼药品销售给3家全国性批发企业,再由各省级区域性批发企业购进后配送至本省区市的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芬太尼类药品。2023年,中国国内销售包括2022年库存在内的芬太尼原料药20.86公斤、舒芬太尼原料药5.21公斤、阿芬太尼原料药6.84公斤、瑞芬太尼原料药63.06公斤。中国迄今未发现芬太尼类药品在生产、流通环节流失案件。——使用环节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措施。中国对芬太尼类药品使用严格管理,医疗机构实行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实名登记、双人双锁、“凭旧领新”等管理制度,严防发生流弊案件。同时,加强执法与管理部门信息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2017年至今,中国国内破获3起贩卖芬太尼类药品案件,未发现向境外走私、贩卖芬太尼类药品情况。——出口环节实行许可证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芬太尼类药品的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度,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主动与进口国主管部门开展国际核查,每批出口贸易须经进口国主管部门确认合法性后,再核发麻醉药品出口准许证。目前仅有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出口芬太尼类药品。2023年,中国出口芬太尼类药品9.766公斤,主要出口至亚洲的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拉美地区的智利、巴拿马、哥伦比亚、巴拉圭以及欧洲的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家,未向北美地区出口过任何品种和任何剂型的芬太尼类药品。中国积极推进芬太尼类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综合利用电子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对芬太尼类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各环节进行动态全程监控、闭环管理,进一步有效防范芬太尼类药品流失。三、依法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犯罪中国积极应对芬太尼类物质问题的新挑战,综合采取增加列管品种、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查缉力度、创新管控手段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芬太尼类物质发生滥用,最大限度打击整治芬太尼类物质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增列品种。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缔约国义务,根据国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有关规定,将联合国决定列管的物质及时纳入国内管制。在2013年版《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列管13种芬太尼类物质。在《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中,2015年10月列管乙酰芬太尼等6种芬太尼类物质;2017年3月列管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和戊酰芬太尼4种芬太尼类物质;2018年9月列管四氢呋喃芬太尼和4-氟异丁酰芬太尼2种芬太尼类物质。截至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前,中国已列管芬太尼类物质25种,超过当时联合国列管品种。——创新整类列管。中国积极探索毒品治理之路,在应对芬太尼类物质问题上,站在维护全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的高度,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在国内现实危害并不突出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应对新型毒品的潜在风险与危害。2019年4月1日,中国发布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公告,并于当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整类列管,较其他国家的类似物列管、骨架式列管、临时列管等机制更为科学、更为严格、范围更广。而且,制定实施《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综合采取监测预警、日常监管、执法打击、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有效加强了对此类物质的管控。——完善法律保障。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科学实验、专家论证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研究制定办理涉芬太尼类物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等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研究制定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安部制定发布芬太尼类物质依赖性折算表,明确涉芬太尼类物质犯罪的立案追诉和定罪量刑标准,为有关执法司法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保持严打高压。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活动,2019年5月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后,公安部连续3年组织开展打击制贩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犯罪专项行动;2023年,组织开展芬太尼类物质专项清理行动,会同海关部门加大对重点口岸出口货物、物品的查缉力度,着重查验出口重点国家的货物、物品;会同国家邮政局深入开展寄递物流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寄递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联动查缉机制,强化情报研判和专案侦查。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后,中国未再查获向境外走私、贩卖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加强网上清理。针对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发布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违规销售信息的情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督促互联网化工平台落实用户实名注册、信息发布审核、网上信息巡查、有害信息处置报告等制度,严禁发布可疑化学品的销售信息,发现问题或线索的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网上涉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化学品清理整顿,截至2024年6月,共屏蔽删除违规广告信息14万余条,关闭整改网络平台14个。四、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中国建立了完备的易制毒化学品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为基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管理规定》为支撑的法规体系。公安、商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海关、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职责,对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增加列管,对其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出口活动进行监管。——科学实施列管。综合考虑社会生产需要和流失风险隐患,及时将可能用于制造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品纳入易制毒化学品监管范畴。中国已列管4-ANPP、NPP、4-AP、1-boc-4-AP、Norfentanyl等5种芬太尼类物质前体,联合国2024年之前纳入管制的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已经全部完成列管。2024年联合国纳入管制的4-piperidone、1-boc-4-piperidone,正在推进国内列管工作。——分级分类监管。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4-ANPP和NPP按照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企业申请生产、经营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审批,申请购买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申请运输的须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4-AP、1-boc-4-AP、Norfentanyl按照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自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生产企业须将生产的品种、数量等情况,经营企业须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购买和运输活动须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许可。——严格出口监管。对已列管5种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实施严格的审批许可和国际核查制度。商务部审批出口许可证前,先由公安部通过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出口前通知书(PEN)系统,向进口国政府主管部门发送核查请求。商务部在收到确认合法性的核查结果后,依法为相关企业办理出口许可证。出口时,海关部门依据企业申报和提供的出口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上述5种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列管以来,未发现国内企业申请出口记录。——实现信息化闭环式监管。建成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供企业免费使用,实现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数据“一张网”运行。公安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建立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立易制毒化学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监管制度,实现对其生产、经营、购买、运输、进出口各环节的动态全程监控。同时,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行信用等级管理,促进企业自律。随着国际社会对《1988公约》相关规定执行程度不断提高,管制的化学品愈发难以获取,境外不法分子不断更新制毒工艺,更多使用非列管化学品制造毒品,特别是利用国家间化学品管制法律差异,通过网络勾连、国际邮包寄递、虚拟货币支付等方式,购买未列管的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化学品,逃避监管打击,成为当前芬太尼类物质治理面临的突出挑战。中国对此高度关注,综合采取监测预警、网络巡查、重点整治、发布通告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努力防止非列管化学品流入境外非法渠道。五、加快推进科技手段研发应用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第58/9号决议《促进全世界药物分析实验室的作用并重申此类实验室的分析和结果质量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毒品分析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在检验鉴定、监测预警和危害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为芬太尼类物质管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建成覆盖全国的毒品实验室体系。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软硬件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筛查分析、基于污水和毛发样品的毒品滥用监测、新型毒品成瘾性和危害性评估以及标准物质制备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适应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工作需要,2019年启动建设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5个区域分中心,至2021年6月全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还已建成16家省级毒品实验室和92家市级毒品实验室,各级毒品实验室总面积约7.1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0余人。目前,以国家毒品实验室为统领、5个区域分中心为支撑、省市级毒品实验室为抓手的“1+5+N”毒品实验室体系已初步建成,从技术层面为及时发现、准确鉴定、全面监测和科学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提供了全面支撑。——创新主动发现预警。针对芬太尼类物质等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品种层出不穷、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建立基于色谱、质谱、光谱和波谱分析技术的未知物筛查体系,对公安、海关、邮政等部门发现的可疑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全球首创核磁共振谱图监测技术,基于芬太尼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研发过程中需要使用核磁共振波谱(注1)确认产品化学结构的情况,将全国1000余台核磁共振波谱仪纳入管控范围,定期采集产生的核磁谱图并与母本库进行比对,筛查其中涉及芬太尼类物质及前体化学品的可疑谱图,为追查相关非法制造、贩卖行为提供线索。2012年以来,完成1万余份可疑样品和200余万张核磁谱图的筛查分析工作,累计新发现21种芬太尼类物质和其他350余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全面监测滥用情况。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探索研究芬太尼类物质等毒品滥用后主要代谢物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确定血液、尿液、唾液、毛发、指甲等不同生物检材的检测时间窗口,建立高通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高效发现潜在滥用人员。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开发污水中痕量毒品的检测方法,目标物覆盖包括6种芬太尼类物质以及其他65种毒品及其代谢物,定量限达1ppt(注2),并构建基于污水分析数据的毒品消费量评估模型。依托毒品实验技术体系,建立了覆盖365个城市近5000家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生活污水监测网络,以及涵盖高风险人群的生物样品监测网络。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6万余份城市生活污水和15万余份毛发样品的筛查分析。——提升检验鉴定能力。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制定较为完善的毒品检验鉴定技术规范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体系,分析目标物涵盖所有已发现的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国家毒品实验室研制包括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标准品以及标准谱图库,并配发各级毒品实验室研究使用,不断提升芬太尼类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水平,为芬太尼类物质案件的侦办和诉讼提供证据支撑。——开展依赖性实验评估。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建立了基于实验动物模型和体内体外多种实验手段的芬太尼类物质成瘾性和危害性评估方法,通过自身给药、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敏化以及药物辨别等实验评估了25种芬太尼类物质的成瘾性。同时,通过体外神经毒性实验以及模拟人的不同给药途径对上述物质进行了多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急性毒性评估。经与阳性对照毒品海洛因进行成瘾性和危害性换算,形成了具有公信力和国际认可度的芬太尼类物质滥用风险数据库,并据此发布了25种芬太尼类物质的依赖性折算表,为涉芬太尼类物质毒品案件的立案追诉和定罪量刑标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六、多措并举提升整体管控效能中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围绕芬太尼类物质管控工作,综合采取政策、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措施,强化党政领导、部门协同,推进行业自律、社会参与,有效防范芬太尼类物质风险危害。——压紧压实禁毒责任。中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禁毒工作,制定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责任考评办法,明确各级政府禁毒工作责任。要求各地紧盯研发芬太尼类物质等合成毒品风险高的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化工医药园区等重点领域,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核查,把重点企业、重点人员、重点设备摸排出来,登记信息、保持关注。对于因工作重视不够、情况不掌握形成突出风险的,通过约谈、通报、督办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问题、恶劣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问责追究。——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加强互联网监管,督促互联网化工平台加强用户实名认证,集中整治涉毒违法犯罪信息突出的网站和即时通讯平台,依法关停栏目、终止服务。邮政管理部门加强寄递企业监管指导,狠抓“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落实,有针对性加大查验查缉力度。海关部门不断强化风险研判和口岸监管,有针对性加大高风险货物、物品查验力度,严防芬太尼类物质走私。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整体联动,对涉芬太尼医疗机构联合开展清理整治,积极防控芬太尼类药品的滥用风险。——开展专业教育培训。2019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防范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及制毒物品违法犯罪的通告》,重申相关禁毒法律法规及处罚规定,提醒企业和个人守法经营。2023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再次发布通告,提醒企业和公民增强法律意识,警惕出口物品被用于制造毒品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制作印发“防范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宣传系列挂图”,集中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引导有关从业人员掌握检验识别方法,提高防范风险、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全民防范意识。以防范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芬太尼类物质等成瘾性物质滥用为主题,广泛开展全民禁毒宣传,发动各部门力量,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全面、科学、系统地普及芬太尼类物质等成瘾性物质的知识,深入揭示滥用严重危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开展全国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和防范青少年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优质宣传教育资料,传播“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2023年,全国23万余所学校的1亿余名青少年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学习答题,4000多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竞赛总决赛。七、推进芬太尼类物质全球共治当前,全球芬太尼类物质问题愈演愈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早期预警系统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46个国家报告发现芬太尼类物质共计86种,占报告发现合成阿片类物质种类总量的64%(注3)。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北美地区芬太尼类物质滥用过量致死人数持续增长,欧洲和其他地区芬太尼类物质贩运活动时有发生(注4)。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数据显示,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主的合成阿片类物质滥用过量致死人数2023年达7.5万人,占全部药物过量致死人数的近70%,成为美国18岁至45岁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注5)。2022年,欧盟国家报告缴获芬太尼2.7公斤、液态芬太尼168升、芬太尼片剂8435片、卡芬太尼6.5公斤,至少163例药物滥用致死案例与芬太尼类物质有关(注6)。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坚持责任共担、全面均衡原则,倡导各国互帮互助、共建共享,反对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在做好自身禁毒工作的同时,坚定维护现行国际禁毒体系,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禁毒领域重要决策,积极为毒品问题全球共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双多边交流。积极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展禁毒合作关系,在共同应对芬太尼问题等全球毒品治理新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国家联盟签订50份政府间、部门间禁毒合作文件,与13个国家建立年度会晤机制,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禁毒合作等多边禁毒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各国禁毒领域全方位信任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全球合成毒品监测、分析、报告和趋势项目(SMART)”、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离子项目”、“禁止非法分销和销售类阿片行动伙伴关系”等一系列全球毒品治理项目,加强就芬太尼类物质等合成毒品滥用种类和趋势的国际交流,致力于共同应对国际禁毒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中美禁毒合作。中美禁毒执法合作是两国执法合作的重点。中方开展对美禁毒执法合作的原则立场非常明确,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合作,但坚决反对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方进行非法制裁和无理施压。双方禁毒执法部门联合破获王某玺等走私、制造、贩卖毒品案,陈某平走私、贩卖毒品案等重大案件,在各自境内分别抓获有关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判决(注7),成为中美执法部门个案合作的成功典范。2024年1月30日,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双方禁毒领域优先合作事项;此后,双方多次举行高层会晤,务实推动两国禁毒和执法领域对话合作。2024年7月31日,中方跨部门代表团赴美参加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首次高官会议,积累合作互信。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与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国土安全调查局等禁毒部门保持日常热线联系、开展常态化交流会晤,2024年以来双方情报线索交流互动多达百余条(次),联合侦办杜某根、佟某佶、黄某承等多起互涉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前体管控。遵守国际规则,中国使用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出口前通知书(PEN)系统,加强对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等重点易制毒化学品品种开展国际核查;使用国际麻醉品管制局非列管化学品出口前通知书(PENLIGHT)系统,加强非列管前体化学品核查和信息交换。积极参与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全球前体化学品管制行动,对一些中国管制但国际尚未列管的前体化学品主动开展国际核查,减少流失风险。推进落实中国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双边易制毒化学品交流合作机制,2023年成立中国墨西哥易制毒化学品工作组,加强政策交流,共享情报信息,联合开展跨国执法行动,在保护合法贸易的同时,坚决遏制前体化学品非法流失。2024年9月6日,中墨第二届易制毒化学品工作组会议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墨易制毒化学品工作组工作规则》和会议纪要,为中墨禁毒合作特别是易制毒化学品执法与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技术交流。积极与各国禁毒技术部门开展技术交流,分享芬太尼类物质检验鉴定、滥用监测、危害评估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共同应对芬太尼类物质给全球毒品治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举办污水监测技术研讨会,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欧洲毒品和毒瘾监测中心(欧盟禁毒局)、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各国禁毒技术专家交流包括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毒品污水监测技术。多次召开中美禁毒技术专家会议,建立中美科学家交流机制,与美国白宫国家禁毒政策办公室、司法部缉毒署、海关边境保护局等部门禁毒技术专家相互分享毒检实践技术经验,2024年以来开展多次技术交流,探讨强化技术支撑应对芬太尼问题,持续推动技术领域合作。结束语芬太尼类物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福祉及社会发展进步,解决芬太尼类物质问题非一国所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对包括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毒品问题“零容忍”,保持主动进攻、严打高压,深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实现禁毒斗争形势稳中向好。深入推进芬太尼类物质治理,既是提前防范、应对化解毒品问题新风险挑战、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毒品共治、维护全球安全稳定的重要体现。中国将一如既往坚定履行禁毒承诺,全面履行责任义务,坚持综合平衡的禁毒措施,完善物质列管、加大查缉力度、加强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管控手段,坚决遏制芬太尼类物质的非法制造和走私贩运。全球毒品治理的实践证明,开展综合全面、平衡兼顾的禁毒措施,才能有效应对毒品问题。包括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合成毒品问题,更难以单纯依靠物质列管或者减少供应措施实现根本解决。合作形成合力,共治才能共赢。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坚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着力增强解决全球毒品问题的政治意愿和实际行动;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认识减需减供并举理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剖析滋生以芬太尼为代表的合成毒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推动解决根本性问题;坚持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秉持合作与信任精神,推动理念创新、行动创新,开展治理芬太尼问题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毒品问题新挑战,推动构建不受毒品危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注1)核磁共振波谱是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测定分子结构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化学结构解析。(注2)ppt是指万亿分之一,1ppt相当于每升水样中含有1纳克目标物质。(注3)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早期预警系统,https://www.unodc.org/LSS/Page/NPS/DataVisualisations。(注4)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21年至2024年《世界毒品报告》(World Drug Report),https://www.unodc.org/unodc/en/data-and-analysis/Previous-reports.html。(注5)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https://www.cdc.gov/nchs/nvss/vsrr/drug-overdose-data.htm。(注6)欧盟禁毒局(EUDA):《2024年欧洲毒品报告》(European Drug Report 2024),https://www.euda.europa.eu/publications/european-drug-report/2024_en。(注7)王某玺与陈某平两起案件均不涉及芬太尼类药品。来源:新华网(券商中国)
外交部
羚锐制药
NLIGHT
券商中国
03-04 19:57
血液净化龙头威高血净沪主板IPO过会
专注于血液净化医用制品企业威高血净沪主板IPO过会。2月2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5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高血净”)上证主板IPO申请,最终顺利过会。据了解,我国拥有庞大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基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我国ESRD患者人数达到385.47万人,占到全球ESRD患者人数的36.7%;而国内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率相较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为更好满足各阶段ESRD患者的治疗需求,威高血净重点布局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大赛道,辅以透析配套产品的销售,是国内产品线最为丰富的血液净化医用制品厂商之一。公司的血液透析产品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以及血液透析机等,腹膜透析产品主要包括腹膜透析液等。销售方面,报告期内威高血净销售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重要客户包括国药集团、华润集团等。报告期内,威高血净产品销售覆盖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最终销往我国超过6000家医院、透析中心等医疗机构,其中超过1000家三级医院。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到深入县城乡镇,从大型三级医院到一二级医院再到社区、乡镇卫生院。在血液透析市场,外资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厂商主要包括费森尤斯医疗、百特医疗、贝朗医疗、尼普洛等,曾占据国内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份额。血液透析耗材方面,随着国产厂商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品牌逐步崛起,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威高血净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在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等细分领域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1.8%,位列全行业第一。血液透析机方面,威高血净获授权独家销售的威高日机装及日机装品牌血液透析机在国内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其余市场份额目前主要被以费森尤斯医疗、贝朗医疗等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占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威高血净获授权独家销售的血液透析机在国内血液透析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4.6%,位列全行业第二,仅次于费森尤斯医疗。在腹膜透析市场,目前国内的腹膜透析液仍是以百特医疗为代表的外资厂商产品为主。国产厂商包括华仁药业、青山利康、芜湖道润等,但是市场份额相对不大。威高血净与国际血液净化知名企业泰尔茂合作,引入腹膜透析液世界领先技术和生产管理理念,并在中国内地地区独家销售与泰尔茂中国设立的合资公司威高泰尔茂生产的腹膜透析液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威高血净获授权独家销售的腹膜透析液在国内腹膜透析液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6%,位列全行业第五。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威高血净实现营收34.26亿元、35.32亿元和36.04亿元,净利润为3.15亿元、4.42亿元和4.49亿元。本次IPO,威高血净拟募集资金13.51亿元,用于威高血液净化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透析器(赣州)生产建设项目、威高新型血液净化高性能耗材产品及设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威高血液净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IPO
医药生物
ESR
证券时报·e公司
康殷
02-26 19:17
我国首款广谱抗正痘病毒治疗药物获批临床
人民财讯2月11日电,中国生物2月11日官微消息,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正痘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注射用BSY1”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这是我国首款获批临床的广谱抗正痘病毒治疗药物,针对天花、猴痘等正痘病毒。此前,全球猴痘疫情导致世卫组织两次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研制得到多方支持。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将加速后续研究,推动早日上市应对新发疫情。
病毒
医药生物
人民财讯
赖小风
02-11 14:21
猴痘概念股今日走高 上市公司相关检测试剂受投资者关注
1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通报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发现疫情后,国家及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病例诊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4例关联病例,均为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目前在一般接触人员中未发现感染者,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二级市场方面,不少猴痘概念股1月9日快速走高,其中,兰卫医学临近午间收盘一度涨停,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8.9%;达安基因和济高发展实现涨停;凯普生物涨幅超过5%,透景生命、海辰药业涨超3%,之江生物、西点药业等小幅跟涨。资料显示,作为一种典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全身水疱脓疱,与一些出疹性疾病(如水痘、天花、单纯疱疹等)存在相似之处,仅靠临床症状对病原进行区分并不可靠。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猴痘病毒检测试剂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记者注意到,1月9日,就有投资者向圣湘生物、易瑞生物等公司进行提问。此前的2024年12月16日,圣湘生物曾公告称,公司的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于近日收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猴痘疑似病例等人群的皮肤病变样本中猴痘病毒F3L基因,注册证有效期至2029年12月12日。圣湘生物表示,该产品灵敏度高,精准性好、可及性强,可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目前,公司猴痘检测试剂已取得欧盟、英国、北爱尔兰、哥伦比亚、印尼、沙特、摩洛哥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注册准入证书。但产品获批后的未来业绩受市场拓展力度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2024年11月,达安基因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获得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此类检测试剂盒有对外出口。该公司此前披露,该医疗器械名称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有效期自批准之日起至2029年8月17日。上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拓宽了该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上述产品尚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硕世生物曾表示,公司产品线中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该产品于2022年取得欧盟CE准入资质和英国MHRA注册,国内销售于疾控与科研市场,未对公司当前收入及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科华生物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天隆公司基于荧光PCR技术平台的猴痘核酸检测试剂已取得欧盟CE及英国MHRA等注册认证,该产品应用于国内部分省、市疾控中心及海关检验等单位,并同步出口海外多个国家。截至目前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较小。回溯来看,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8月14日第二次紧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累计报告猴痘确诊病例115101例;2024年11月22日,由于病例和受影响国家的数量继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维持对猴痘疫情的最高级别警戒。据公开资料,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对抗猴痘感染的工具分为疫苗、药物和检测试剂三个方面,但目前全球并无猴痘治疗特效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款猴痘疫苗已经获批临床实验。2024年9月9日,据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MVA株猴痘减毒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这是我国首款获批临床的猴痘疫苗,有望在我国对猴痘病毒导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检测
圣湘生物
达安基因
证券时报·e公司
曹晨
01-09 21:22
国药现代:化学原料药氨苄西林上市申请获批
人民财讯12月16日电,国药现代(600420)12月16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原料药氨苄西林上市申请。该药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国药现代
原料药
医药生物
人民财讯
赖小风
2024-12-16 17:47
国药现代: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人民财讯11月26日电,国药现代(600420)11月26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适用于治疗钙缺乏,急性血钙过低、碱中毒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搦症;过敏性疾患;镁中毒时的解救;氟中毒的解救;心脏复苏时应用。
国药现代
仿制药
国药集团
人民财讯
赖小风
2024-11-26 16:49
国药股份前三季度营收利润正增长 获险资大手笔买入
国药股份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0.2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单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32.72亿元,同比增长7.12%。利润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8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单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81亿元,同比增长0.64%。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11267.47%的巨幅下降,公司解释称,因受市场环境影响,部分客户回款周期有所延长,带量采购品种付款压力加大,同时资金筹措结构调整所致。截至9月末,公司的流动资产合计297.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货币资金接近83亿元。公司三季度末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显示,对比二季度,国药股份获得了险资的大手笔增持。新华人寿保险旗下的个人分红账户、团体分红账户、以及普通保险分红账户同时出现在了前十大名单中,持股合计2987万股。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二组合也以654万股持股出现在了前十大的名单中。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2024年是“十四五”战略发展的关键年头,在当前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药品、高值耗材集采继续提速扩围,医保国谈常态化,DRG付费模式和集采联动推进,落实合规监管等政策推动下,流通行业上、下游对中间环节的供应链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已经实现北京地区等级医院的100%覆盖,并覆盖超过4700家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公司在二、三级医院的销售居于区域首位,具有强大的北京地区医疗终端覆盖及服务能力。公司零售直销业务已经覆盖全国500强连锁药店和众多单体药店,直接渠道覆盖超3万多家门店,渠道延伸可覆盖22万余家终端药店。10月21日,国药股份所属的国药集团在北京召开2024年三季度运营分析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第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季,集团上下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清醒认识完成全年任务之艰、压力之大,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责任感紧迫感,知重负重、知责担责,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积极增强集团的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稳增长、促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企业责任使命。国药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炳祥作工作部署,对第四季度生产经营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
国药股份
险资
保险
证券时报·e公司
潘玉蓉
2024-10-23 20:57
私有化失败, 中国中药市值一天蒸发67亿港元!
受私有化失败影响,中国中药(00570.HK)股价一度暴跌44.5%至2.12港元,创2013年3月以来新低。最新收盘价为2.48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25亿港元,一天跌超67亿港元。 中国中药上周五晚公布,国药集团拟私有化的计划告吹,因为其境外直接投资未获批准。私有化的计划先决条件,即境外直接投资批准于10月18日仍未得到满足,而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并未延长。因此,私有化建议于10月18日失效。中国中药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不会撤销。本次大跌此前已有征兆,中国中药17日盘初一度跌近12%,主要原因是公告由于目前预计在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即2024年10月18日或之前,不太可能获得尚未获得的境外直接投资批准,要约人和控股股东目前正在寻求投资者集团同意以延长先决条件最后截止日期,但目前仍不确定能否获得投资者集团的该等同意。中国中药18日继续下跌,不过跌幅收窄至3.29%。今日大跌主要受18日晚间公告影响。今年2月份,中国中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药集团拟以每股4.6港元的价格将中国中药私有化,对比2月7日停牌前的收盘价3.43港元,此次私有化价格溢价约34.11%。国药集团持有公司约16.3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2.46%;控股股东以外的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即中信证券有关成员公司)合共持有3374.6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67%;其他计划股份由独立股东持有,涉及约33.67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87%。根据国药集团的相关持股比例计算,此次私有化的总代价约156.45亿港元。2月22日复牌后,中国中药高开24.49%,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4.26港元,涨24.2%,成交额为28.22亿港元,总市值约214.53亿港元。2月22公告私有化停牌之前,2月6日和2月7日分别放量上涨7.22%和9.94%。在2月22日之后,中国中药价格长期在私有化价格之下徘徊,但与私有化价格相距不远。但6月26放量大跌11.72%,次日盘中大跌9.21%,收盘下跌2.44%,不过7月31见底回拉,在10月2日创新高,达到4.46港元。中国中药母公司为央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参与。本次私有化,大股东一方持有股权比例较小,需要动用资金达到156.45亿港元。今日下跌后,私有化需要资金已远超中国中药市值。过去10年,国药集团不断进行重组整合,2013年至2015年,并购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和一方制药;2021年,战略重组太极集团。
证券时报·e公司
余胜良
2024-10-21 18:36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人民财讯10月3日电,近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医学诊断板块上海捷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生捷诺”)研制的“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国药集团
医疗器械
医药生物
人民财讯
刘良文
2024-10-03 07:33
共搜索到
715
篇相关资讯,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公告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5-03-20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拟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2025-03-20
关于拟与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继续签署《金融服务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2025-03-28
关于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2024年度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3-28
天坛生物关于对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3-29
太极集团关于对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3-29
九强生物:关于对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3-29
九强生物: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2024年度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核查意见
2025-03-29
国药一致:关于公司与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2025-04-08
国药一致:关于国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4-08
共搜索到
128
篇相关公告,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视频
共搜索到
0
篇相关视频,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了...
- 暂无数据 -
热门文章
奥飞数据等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武商集团倡议:共同帮助消费品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立讯精密:公司目前没有在美国投资建厂相关计划
三安光电成立新材料科技子公司
今天12时1分起,对美加征84%关税!
更多
11:33
午评:创业板指涨0.52% 半导体板块大涨
11:29
大成深证100ETF今日起上市交易
11:28
中国锻压协会发布关于美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的严正声明与倡议
11:28
宁波华翔投资成立汽车金属部件公司
11:27
中物联采购委致全国供应链企业、同仁的倡议书:积极应对,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
11:26
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
11:23
京威股份在秦皇岛成立能源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3亿元
11:23
贵州金控集团成立聚合发展投资公司
11:20
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呼吁并建议:锻造“自主链核” 将产业链的“断点”转化为自主可控的“核心支点”
11:19
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正围绕关键领域制定方案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11:06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跃被“双开”
APP
公众号
寻求
报道
帮助
反馈
回到
顶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