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佳都科技“AI+轨交”进入落地期 上半年新签136亿元合同

李映泉 · 2019-09-12 13:25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近日,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建设落成,在市场引发较大关注。该项目是由广州地铁联合佳都科技(600728)共同建设的。

佳都科技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大力推进AI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愿景,但囿于使用场景的限制,整个AI产业化的落地一直是个难题。

但进入2019年,佳都科技中标了广州地铁118.886亿元的项目,为AI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方向。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此前公开表示,2019年是AI技术落地爆发的元年。

9月11日,佳都科技举办了投资者及合作伙伴交流会,对公司“AI+轨交”技术落地的进展,以及未来在AI产业方面的规划进行了介绍。

全球首座AI智慧车站建成

9月9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正式落成,该站点有别与过往传统地铁站点之处在于,大量应用了包括人脸识别智慧闸机、智能安检系统、智能语音购票机、智能客服平台以及智慧地铁大平台等应用AI技术的智能化产品。

图片1.png

(图为佳都科技研发的可“刷脸”的智慧闸机)

本次活动也组织了众多投资者亲身体验“智慧车站”。如“刷脸”过闸机,向智能客服询问路线,以及通过语音购买车票等。此外,都科技研发的一体化智能安检闸机,可以实现安检和过闸同步完成,并做到智能人包对应,减少进展停留时间。

不过,在佳都科技轨交事业部负责人看来,“刷脸过闸”、“语音问路”这些功能仅仅只是体现在用户端的“面子”功能,除了“面子”之外,智慧车站的“里子”则在于管控地铁各项智能应用的“指挥大脑”——智慧地铁大平台。“佳都科技运用了自主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地铁大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打造一个支持可迭代开发和业务应用创新的开放生态。”

该负责人介绍,智慧地铁大平台主要面向地铁运营方,佳都科技大量运用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智能传感、无线通讯、激光探测等技术全面提升车站的数据感知能力,实现车站运营的实时监测,所有数据可实时传送给地铁的“大脑”,而“大脑”进行智能分析,并使用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决策或呈现给运营人员作为决策依据,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全息感知、全景管控、智能分析和主动进化是智慧车站的四大特征”,该负责人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打造出一个具有未来感的“自主服务”、“自动化运行”的无人值守智慧车站”,将有效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车辆组织的灵活度,调节列车最优运行速率、降低能源损耗。

上半年新签136亿元合同

佳都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赵捷在交流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新签合同额1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占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90%左右。

其中,金额最大的合同即为今年3月中标广州地铁的118.886亿元项目,该项目涵盖广州市在建及规划待建的11号线、10号线等多条新建线和已建线路延长线共10条线路,建设内容包括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综合监控、车站设备监控等多项智能化系统和设备。

重磅项目的落地背后,佳都科技在AI领域已经通过持续15年的自主研发,掌握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和智能大数据四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此外还通过投资并购,与云从科技、千视通科技、睿帆科技等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今年1月1日,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紘加盟佳都科技,担任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首位全职引进的外籍院士。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上半年持续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在安防、地铁、城市交通三大场景中的结合和应用研究,研发支出同比增长64.46%。

折射到业绩层面,今年上半年公司AI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取得销售收入5346.14万元,同比增长352.86%,带动整体业务结构实现优化。

佳都科技副总裁兼董秘徐炜表示,轨道交通作为人才、资金、知识等经济要素快速流动的重要载体,将站在新一轮“提速升级”的起点上;而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利用AI技术实现视频监控时空数据与行业数据的融合,将对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效率产生革命性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