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山东国资入主一年后 水发兴业能源筹谋“三年三家上市公司”

严翠 · 2020-11-30 10:36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从2019年11月28日山东国资的成功纾困入主,到2020年6月中期业绩利润由亏转盈,再到如今混改一周年重新谋划发展蓝图,水发兴业能源(00750.HK)一年多来的发展,鲜活地演绎了一家民企从陷入资金困境到获得国资纾困并重获新生的历程。

国资纾困赋予新鲜“血液”

“如果说2018年10月,水发兴业能源处于一个生病的状态,那么水发集团的注资,就相当于重新赋予了它血液,让它逐渐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未来,我们将让它茁壮成长。”混改一周年之际,水发兴业能源董事长郑清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2018年10月,兴业太阳能(水发兴业能源前身)1.6亿美元优先票据未能如期偿付,触发交叉违约。受此影响,兴业太阳能多项业务受到掣肘,股价也创历史新低。

2019年1月,兴业太阳能进行债务重组,潜在买方山东国资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水发集团”)现身。兴业太阳能向其子公司水发(香港)配售16.87亿股认购股份,发行价为每股0.92港元。

目前,水发集团持有水发兴业能源66.92%股份,并间接持有兴业新材料62.37%股份。截至2020年6月30日,水发兴业能源上半年实现收入20.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约2.19亿元,国企控股半年后即成功实现业绩扭亏为盈。

对于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将水发兴业能源扭亏为盈,水发兴业能源董事长郑清涛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山东国资入主后,第一步是输血,给水发兴业能源注资,解决它的燃眉之急资金问题;第二步是修复水发兴业能源的大脑,完善内部机制与管理,植入水发的国企文化,形成新的更加严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决策体系、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同时通过新建、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推动公司更快发展。

作为原兴业太阳能控股股东、董事长,现水发兴业能源副董事长刘红维也向记者表示,水发集团入主后,公司发生了三方面变化,首先有了国企背书,公司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整体融资成本降低至6%以下;其次资金问题解决后,公司经营全面恢复正常,在水发集团的助力下,公司拿项目更容易了,大项目也更多了;最后相关好转情况都体现在财务上,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

三年谋“三家主板上市公司”

不过,在控股股东水发集团看来,水发兴业能源目前的发展现状,仅仅是符合其当时并购重组时的预期,距离其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水发兴业能源本身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有好的团队与市场拓展能力,仅仅是当时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所以资金进入后,公司也很快能恢复正常运转,但其实目前水发能源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在公司混改一周年之际,制定了新的三年、五年规划蓝图。”郑清涛向记者表示。

水发兴业能源创建于1995年,原名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7月21日,兴业太阳能子公司兴业新材料在香港联交所分拆上市。2019年11月,公司获山东省属国有企业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控股66.92%股份,目前公司专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新型材料三大产业,资产规模达120亿元人民币。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公司资产规模希望达到200亿,收入达到200亿,净利润达到10亿。”郑清涛向记者透露了公司未来三年经营目标。

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水发兴业能源将聚焦清洁能源主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以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为主业,培育燃气、供热等综合能源服务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商业模式由EPC为主向EPC与投资并重方向转型,单一光伏风电项目开发向综合能源基地开发转型。同时持续巩固绿色建筑行业优势地位,保持液晶调光材料的行业优势,并引导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海外市场。

据了解,水发兴业能源已明确行业首位度目标,把开发和建设、投资和并购优质光伏项目作为清洁能源业务的首要目标,力争2023年底光伏电站持有规模达到3吉瓦。同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通过延伸产业链加并购的方式,成为行业领先的绿色建筑总承包企业。

水发兴业能源每一个产业背后,还有着更高的资本化目标。郑清涛透露,针对公司目前拥有的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新型材料三大产业,将分别打造各自独立的上市平台。具体来看,水发兴业能源三年内将清洁能源重资产分拆,计划回归A股;以水发兴业能源为主体,逐步以绿色建筑系统集成、能源工程建设业务为主,保留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完成中国兴业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由香港创业板转主板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液晶调光材料系列产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