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实探“世界超市”!以变求胜,锻出外贸韧性义乌样本

陈雨康 · 2024-12-24 08:12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实探“世界超市”!以变求胜, 锻出外贸韧性义乌样本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整体保持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发展势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9%。纵观明年外贸形势,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市场增长动能偏弱;同时,部分地区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多。

明年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中国外贸能否经受住更大考验?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探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发现,基础扎实的供应链、多元均衡的出口结构、品牌出海为企业构建的“护城河”以及组货集拼、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模式,共同构成了义乌外贸的坚实底座,亦折射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韧性。

以多元化市场战略应对贸易挑战

展望2025年,多数受访的义乌外贸人士均认为,除了全球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外,美国等国家可能出台的加征关税等限制性政策,将构成外贸的最大风险。不过,由于各行各业出口目的地呈现多元化趋势,加上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手段兴起,当地应对贸易冲击韧性较强。

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方建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义乌的出口市场结构具有显著的均衡性。数据显示,美国为义乌最大出口市场,但占比也仅有13%;排名第二的印度约占6%,其余出口国的份额占比均低于5%。从对美出口情况来看,2017年义乌对美出口额为102亿元;而到了2024年,前10个月,义乌对美出口额已超过700亿元,过去5年的平均同比增速均保持两位数。“目前义乌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约有七成是通过跨境电商这一渠道。”

“义乌作为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均衡的特点。‘东方不亮西方亮’,每一年,我们都能找到热销商品和热点市场,从而弥补某些出口市场的份额减少。”方建新表示。

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欧美市场呈现高门槛、法规复杂化和竞争激烈等特征,而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南美洲等正以其日益壮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在中国外贸格局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的竞争优势强,未来出口规模也将保持高光状态。

坐落于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的金华市华业经编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百洁布等纺织制品。该公司的“厂二代”、电商部经理龚智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明年主要经济体的消费需求有望迎来复苏,日用消耗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不过,地缘政治带来的挑战仍存在,尤其是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将对部分商品出口构成压力。“我们认为,企业应积极开拓周边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以弥补美国市场中可能下降的份额。”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国家加码关税的举措,将压缩低价竞争型商品的利润空间,从而对一些企业构成压力和挑战。

“义乌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这是最大的优势之一。企业应依托该优势寻求自主创新,并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仅仅着眼于价格竞争。”黄昌潮表示,面对关税等贸易壁垒,企业不能指望将所有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要用品牌溢价打开议价空间,让市场和消费者甘于共同分担关税成本。

以全球化品牌战略打造“行商”之道

“就是这样一支底部有跳动饰品、带着趣味的笔,我们把它拿到印尼去,当地客商都啧啧称奇,拍照发社交媒体。可见,中国制造的文具,面对的是多广阔的市场……”与黄昌潮见面时,他刚从繁忙的行程中抽身。10月,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集合了一批本土文具品牌,在印尼雅加达举办了2024年印尼东盟文具礼品博览会,吸引5000多名专业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11月,黄昌潮和义乌文具人又马不停蹄地举办了2024中国义乌文化用品秋季展览会,现场成交额高达5.54亿元。

对义乌而言,产品出海早已是常态,而品牌出海是全新的篇章。黄昌潮所在的文具行业正面临国内市场触及天花板、传统代工模式不可持续等痛点,品牌出海是突围之道,更是锤炼外贸韧性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有所回落,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国内文具市场是有天花板的。而东南亚市场,不仅新生儿数量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那里无疑是文化用品出海的最佳目的地。”黄昌潮表示,“过去义乌文具行业大多面向外贸代工,不仅原创力匮乏,也难以形成品牌。近年来,文具厂商越来越重视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我们还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从‘坐商’变成‘行商’,参加国际性行业展会,主动把品牌推向全球。”

为了帮助义乌本土文具企业加快出海进程,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还设有数字品牌服务中心和供应链公司,帮助企业建设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打通电商和物流渠道。

2023年9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涵盖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展厅、海外站和海外展五大模式,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义乌品牌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新增“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项目22个,累计达45个。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针对性的品牌出海已成为多数企业2025年的经营抓手之一。

浙江金斯顿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消费品的商贸供应链服务商,公司董事长金小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明年,公司计划聚焦俄罗斯和非洲两大市场,深耕俄、非地区的供应链和获客能力,将俄、非业务占比从10%提高至40%,并首次在当地设立团队、仓库和外贸展厅。

黄昌潮说,协会将在印尼雅加达开设常态性的展厅,实现义乌文化用品365天亮相。此外,协会还计划将展会开到墨西哥、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让义乌文化用品的藤蔓伸向全球。

以升级化商贸枢纽构建双轮驱动

临近年尾,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的卡航集运中心呈现出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装满小商品的集装箱装载到卡车上。据介绍,这些集装箱,以义乌货为主,也集拼全国货源,一部分通过中欧卡航出口,另一部分则通过中俄卡航发运。今年前三季度,卡航集运中心已累计发车1106车次,货物出口额达到5.55亿元……从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到近年来兴起的组货集拼等新模式,义乌通过实践新业态、新手段,不断强化外贸韧性。

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向记者展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沙盘演示

方建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催化下,订单碎片化日渐成为主流。区别于传统进口商整柜采购的物流模式,组货集拼更加适应电商等渠道订单小规模、分散化的特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趋势。

将“港到港”的传统国际货运,做成“门到门”的标准化快递产品——近年来,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将组货集拼融入到业务中,目前服务2万多家跨境电商客户,年组货量超过1.2万柜,承运的贸易额增至13亿美元以上。

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科源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集拼模式是一种在义乌“生根发芽”,如今已长成“森林”的创新物流模式。可以说,跨境电商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增长空间,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组货集拼这种物流新业态的兴起。集拼模式下,发往同一目的地的货物被集中在一起运输,并做到“门到门”“仓到仓”的一站式服务——这不仅契合了跨境电商物流小单化、高频次、多品类、多主体、去中心化的特征,更能实现显著的降本增效。

基于对集拼物流多年来的经验,程科源的公司开辟了“义乌—美国西”集拼快线,通过整合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和海运快船,实现国内商品7天内完成集货,最快14日送达消费者家中,极大满足了跨境电商对快速物流的要求。

“集拼模式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廉,每公斤运费仅为4.5元人民币,远低于国际快递的费用,节省了约三分之二的成本。”程科源表示。在集拼的基础上,义乌还首创了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让通关效率提升26%,成本下降10%,客户满意度达到100%。目前,这种模式已在上海、杭州、厦门海关等12个直属海关开展推广试点。

据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介绍,今年以来,义乌铁路口岸集拼仓扩面提质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打通“集拼仓+海铁联运”“集拼仓+上海港”“集拼仓+中欧班列”等贸易新通道,实现公、铁多种运输方式集拼,累计服务市场主体超5000家。

全国范围内来看,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9日发布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到,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鼓励发展货物集拼等服务。

方建新表示,下一步,义乌将围绕“小商品、小订单、小企业”,聚焦集拼贸易便利化、国际物流快递化、贸易网络全球化,不断推动商贸枢纽从“市场优势”单轮驱动向“贸易+物流优势”双轮驱动转变。

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外贸人要加速拥抱跨境电商

2025年,中国外贸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众多发展机遇中,跨境电商作为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有望持续“加速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占中国外贸比重将近6%,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已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趋势。2025年,传统外贸从业者要加速拥抱跨境电商,培育出新的外贸增长点。

“建议外贸企业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形成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到行业组织,再到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闭环。”王馨表示,“此外,外贸企业还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贸易效率,促进业务量增长。‌‌‌”

近年来,在产业带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半托管模式兴起、海外仓普及等因素的推动下,大量产业带外贸工厂、传统进出口企业和品牌企业纷纷加入跨境电商行列,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的全渠道出海能力,已渐渐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馨表示,外贸企业要遵循“文化跨境、品牌出海、质量强国”十二字出海方针。一方面,深入研究目标市场地区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及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践行产品本土化和营销本土化运营策略,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的转变。此外,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财税合规意识,擅长用人工智能等先进工具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2025年,中国外贸环境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给外贸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王馨提示,我国外贸企业要致力于供应链的优化,通过多元化供应商选择,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联合研发等方式,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相关部门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强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强化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支持,优化跨境贸易结算,鼓励金融机构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王馨说,相关政府单位、企业和行业组织要加速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对接服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