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e公司观察】多个行业组织密集发声反内卷 “破卷”关键在于竞争模式进阶

王小伟 · 2024-10-28 16:27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近期,包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风能专委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内的诸多行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密集呼吁,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

光伏协会是以专题座谈会形式入场,阻止行业内卷的。会议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并不常见。会议的核心背景在于光伏价格战。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

10月中旬,面对风电行业的内卷,中国风能专委会等组织制定了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罚则,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对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条款等问题。多家公司共同签署自律公约。

中钢协则在10月下旬入场反内卷。在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上,其呼吁,要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研究推进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努力维护市场稳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

有些其他行业,虽然暂未通过协会形式呼吁反内卷,但也已被市场关注。比如汽车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士就多次对媒体表示,如果再不纠正“内卷式”恶性竞争,会扭曲汽车产业的价值观,破坏汽车产业法治化环境。汽车行业不能搞“内卷式”恶性竞争,“卷”不起也“卷”不赢。

除了前述所列,有一些行业也存在程度不一的内卷,包括餐饮、水泥、物流产业等,都需要“破卷突围”。

这些行业存在一些共性特点,比如,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已经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或竞争优势;产能过剩是悬在一些行业上方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等等。

这些行业内卷,外化为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价格战以及由此带来的筋骨尽伤,使汽车、光伏、钢铁等产业的不少公司,都面临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口水战”在竞争对手之间频发,甚至出现肆意抹黑、“背后捅刀”等现象。

正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合理调控相关支出及投入,调整产品后服务的价格。但内卷之下,相当比例的企业会陷入被迫降价的困境。从结果来看,往往是“多输”。企业方面,没有达成“以价换量”,运营压力不减;行业方面,则日趋靠近恶性循环的边缘;市场方面,也偏离了正确的价格机制和有序竞争的轨道,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进入到扭曲的竞争陷阱。

对于这些问题,行业组织层面给出一些反馈。例如,光伏协会指出,行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销售价格需要高于全成本,企业才能可持续经营。

但市场普遍认为,还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毕竟,对于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来说,协同减产等策略的落地难度较大,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具体措施,才能持续给反内卷助力。

从产业逻辑来看,扩大市场规模、寻找新增长点往往是破局之道。这也是不少企业主体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原因,通过锚定全球视野,提升国际化竞争优势来躲开内卷的漩涡。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过聚焦核心技术,巩固扩大产业优势也是一条重要路径。企业发展原本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在这一底层逻辑下,激烈竞争的制造类企业,应该逐步实现从以往的规模竞争、价格竞争,过渡到技术竞争、创新竞争。

在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创新是必修课,转型是必答题。在完成这两项的过程中,才能同步实现行业和企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