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超6万亿元撑起庞大创投网,广州国资逆势“出圈”|一线调研看新局·解码地方国资创投

卓泳 · 2024-06-27 08:38 来源:证券时报

“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进一步做优做强,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政府性基金纳入创业投资主体,并对如何支持创业投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近些年,地方国资已成为创投行业中的重要市场主体,也是市场化创投机构重要的合作对象。与此同时,地方国资还在地方产业招商中发挥“举旗”作用。地方国资如何结合自身的产业禀赋,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打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

凭借超6万亿元的资产总额,广州国资在近两年的国资创投圈屡屡“出圈”:发布百亿级天使母基金、设立2000亿母基金、密集出资子基金等等,吸引了国内一线创投机构的密切关注,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地方“基金招商”中策马扬鞭,广州国资创投成为产业动能转化提速背后的重要“引擎”。

逆势出资子基金超6万亿元国资撑起庞大创投网

近期,总规模为50亿元的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公示了第九批共12家拟合作机构(子基金管理人)。据悉,截至2023年底,该基金共出资25只子基金,实际出资超22亿元,这一出手速度已经超越大多数母基金。

这只是今年上半年热闹的广州国资创投圈中的一个缩影,招募基金管理人、出资子基金、设立新基金等,都吸引了国内众多一线投资机构的目光。事实上,今年各地引导基金的设立和出资步伐都有不同程度放缓,相比之下,广州的国资创投基金仍然活跃一线,在多个新设的大规模基金背后,都有广州国资创投的身影。

近期新设的百亿级规模的广州首个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背后,就站着广州国资创投机构的“主力军”之一——广州产投。回想2023年初,广州产投宣布成立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元创投母基金,让广州跃升为当年国内创投圈中的人气担当。证券时报记者从广州产投方面了解到,截至2024年一季度,这两大母基金与链主企业、产业龙头、头部机构、大院大所等合作设立超30只子基金,总规模超470亿元。

翻开广州的产业目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小鹏汽车、广汽埃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机智能、明珞装备,生物医药领域的百奥泰、洁特生物,半导体领域的慧智微、南砂晶圆,人工智能领域的云从科技、暗物智能等超100家广州市重点明星项目,背后都有广州国资创投的身影,受托管理多只政府引导基金的广州基金就是其中一个。

据介绍,广州基金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科金控股、城发基金、新兴基金、汇垠天粤、广州基金国际等,截至2023年年末,广州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超1100亿元,累计投资实体经济企业超千家,其中包括超30家广州本土企业。

除此以外,广州金控集团、广州越秀产业基金、广州工控等,均是广州国资创投版图上的重要角色。而支撑起这张庞大的国资创投网络的,则是资产总额达6.1万亿元的广州国资,为这些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基金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记者从执中查询到,广州政府投资平台、省市县级引导基金合计有168家,其中,地级和区县级引导基金共有38家,而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还拥有14家省级政府引导基金。

广州国资创投推动产业动能转化提速

与其他城市一样,“以投促引、以投促产”是国资参与创业投资的重要使命。尤其对于过去以汽车、电子、石化为传统支柱产业,且一度陷入工业增长“失速”舆论漩涡的广州,更加迫切通过投资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化。在稳步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之下,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广州产业动能转化中的新支点。

今年4月,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孚能科技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顺利竣工,该项目主要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三元材料动力电池,计划7月投产,项目整体投产后将实现年产30GWh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这是广州工控于去年8月,通过投资入股引进的近年来广州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落地项目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广州正致力于将传统的整车制造优势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以投促引”是其重要打法。据了解,去年以来,广州工控先后引入了孚能科技广州知识城动力电池项目、山河智能南沙大岗建设盾构机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及达产产值均超百亿元。一系列项目的引进助力广州形成千亿级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从整体上提升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盘活存量产业的同时,广州国资创投还在培育新兴产业上不遗余力。广州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亦伟表示,广州基金目前的投资赛道已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赛道。广州国资创投在助力广州“补链延链强链”中的作用突出,牵头设立专项基金,投资华星光电项目并落户广州,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据悉,TCL华星广州t9项目在广州投产后,月产能实现18万张玻璃基板。

在炙手可热的未来产业商业航天领域,广州国资同样抢抓先机。今年1月23日,由中科宇航在广州南沙的火箭制造基地研发生产的“力箭一号”遥三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和孵化商业航天生态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过程的一大力作。

早在2020年中科宇航B轮融资时,越秀产业基金就介入投资,并把该公司引入广州南沙区落户。作为广州全力以赴打响产业升级战中的“冲锋队员”,据越秀资本发布的2023年年报,截至报告期末,越秀产业基金受托管理基金规模合计378亿元。截至目前,越秀产业基金已投资符合广州“十四五”规划中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与“五大新兴优势产业”的企业约5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于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方面,广州金控集团则利用“基金群”投资生物医药项目338个,投资金额近100亿元。在超前布局和多笔重磅投资之下,广州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收效明显。过去一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

引导基金体系丰富规模和管理仍待提升

纵观广州国资的产业投资布局可发现,其特别注重与地方产业的高度契合,且历年多个硬科技领域的重磅项目背后,都可见广州国资创投的身影。从广州产业动能“换挡”提速的脉络不难发现,蓬勃发展的风投创投是重要的“加速器”,也是助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母基金层面来看,记者了解到,广州是国内较早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且持续优化模式的城市。早在2010年,广州就设立了广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开启了广州市政府引导基金的探索与发展之路。如今,广州已在市级层面形成涵盖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引导基金体系。

对比国内其他一些国资创投同样走在前列的城市,有国内资深创投人士对记者分析,“合肥模式”是“双招双引”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产业培育;“深圳模式”是推进“20+8”产业集群形成市、区联动合力;“苏州模式”是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而广州则以全市国资“一盘棋”的投资理念,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源设立相关母基金,以“资本招商+专业招商”的模式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的两大母基金来源中没有财政的直接出资,具备市场化母基金投资决策时间短、效率高的优势。”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表示,广州产投资本充分发挥两大母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作用,深化头部合作策略,实现项目优中选优,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步稳蹄疾。

广州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聂林坤在今年1月公开发表讲话时曾表示,广州政府引导基金辐射放大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广州金控集团为例,已累计与国内外30多家头部风投创投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累计招引29个优质项目落地广州,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广州地区项目322个,金额超过210亿元。

科研资源丰富、创投“朋友圈”庞大、科创服务体系完善等,都将推动广州建设风投创投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但与此同时,短板也较为明显。“比如,广州的存量政府投资基金不够,目前几只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的规模仅过百亿元,与北京、上海和深圳千亿级的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管理机构和资金使用都比较分散,仍需形成合力重拳出击产业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上述国内资深创投人士表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