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 / 详情

14万亿元量级产业如何解锁新赛道,这场软件创新发展大会给出答案

刘茜 · 2024-06-16 22:26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软件对实体经济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正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软件产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突破核心技术期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期。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进展,正在不断重塑软件产业新赛道,软件领域创新处于空前活跃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今年1至4月,软件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同比增长。

阮件1.jpg

RISC-V基础软件可催生中国软件巨头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算力应用场景的“火爆”,以及自动驾驶、移动计算、物联网等算力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算力需求正迅速增加。在新型算力架构中,RISC-V迎来多方关注。

可用作从智能手机芯片到人工智能先进处理器等开发的RISC-V,因其灵活的许可模式、易于定制的特点以及开源社区的支持,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现阶段RISC-V已成为制造微型低成本内核的热门选择,包括高通、谷歌在内的公司也正在开发基于RISC-V的更高性能的产品。

“RISC-V新架构为发展中国基础软件带来新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基础软件在芯片业生态中处于“瘦腰”部位,今后RISC-V生态可能趋向于“一套基础软件”,这为发展中国基础软件带来新机遇。比如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的PLCT工具链已在国际业界广泛使用,大力发展RISC-V基础软件将促进其生态繁荣并有助于防止碎片化。

倪光南表示,参考X86和ARM历史,RISC-V孕育着万亿级基础软件产业机会,“X86生态成就了微软和红帽,ARM生态成就了苹果和谷歌。以此类推,RISC-V生态也将为未来的软件巨头提供新的舞台”。从世界范围来看,RISC-V基础软件的竞争已经到来,RISC-V基础软件可催生中国软件巨头。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RISC-V架构上投入较多资源,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阿里推出的玄铁C910处理器,以及众多中国企业尝试将RISC-V应用于电力、5G通信、机器人、金融等不同行业。此外,RISC-V芯片的出货量不断提升,仅阿里的玄铁系列RISC-V处理器就实现了超40亿颗的出货量。

谈及RISC-V芯片的前景,倪光南认为,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打破X86和ARM的生态垄断是RISC-V的使命之一。RISC-V大芯片开发商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练维汉(Wei-Han Lien)此前曾明确表示,X86由AMD和Intel控制,而Arm由Arm Holding控制,这限制了创新的步伐。相比之下,RISC-V 发展迅速,由于它是一种开源指令集体系,因此使用它进行创新更容易、更快捷,尤其是在新兴且快速发展的AI解决方案方面。

练维汉认为,RISC-V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标准,它打破了过去半个世纪“指令集属于公司私有”的格局,这将会塑造一个开源芯片新世界。

从开源大国走向开源强国

作为一个完全开源的架构,RISC-V的开放生态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鼓励RISC-V发展的相关政策。倪光南表示,“再加上我国正从开源大国走向开源强国,在这些因素合力推动下,软件领域正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开源发展很快,2020年开源项目数已超过1500万;行业代码库开源占比大多在80%左右,开源新洪湖增长速度世界第一;通过GitHub在软件方面作出了超过550万次的代码贡献,开源工作者数目和对源代码的贡献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开源作为世界上一种通行的创新模式,显示出规模化、生态化、平民化、全球化的优势。” 倪光南表示,开源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国际上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的开源核心技术生态体系已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开源大军。

倪光南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软件领域,开源软件比例不断增加,有吞噬传统封闭源代码软件的势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从行业角度看,越是新兴的行业,开源的比重越大,如开源代码比重在互联网和网络基础架构等行业的比重已超80%,在教育科技、金融服务和金融技术等行业的比重超过75%。

值得注意的是,开源建设作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措施,已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此次大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周健表示,下一步将助力开源开放生态培育。持续支撑开展开源体系研究,服务优质开源项目培育,助力高水平建设开源组织、开源社区、开源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开源人才队伍培养,推动国内开源生态繁荣。

与此同时,倪光南提醒,开源软件安全是一个新问题,要加强开源供应链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已拥有一些规模大、技术强的开源软件监测、分析、评估平台,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实现对开源软件的安全和价值的定量评估,建立开源软件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竞逐14万亿元量级产业赛道

按照工信部制定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针对这个14万亿元量级的产业,已有不少城市定下了打造万亿产业集群的目标。

今年年初,工信部就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发布通告,深圳、杭州、北京获评三星级,南京、上海、成都、济南、武汉、广州、苏州、青岛、厦门、福州、无锡获评二星级,此外无新增城市入选。

从软件收入看,北京超过2.6万亿元处于领先;深沪杭宁穗收入介于7000亿元至12000亿元之间,处于“第二梯队”。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软件企业不足千家,营收却超过8000亿元,这显然与当地互联网巨头密布有关。

不过,此次大会上,不少参会企业表示,我国软件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企业小散弱,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以软件为基础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催生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业界应聚焦软件根技术、代码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对全行业的变革,强调以数字技术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持续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次大会上,武汉首次发布“工业领域工业软件十大优秀应用场景”,诸多制造业巨头入选。

如国内首家上市的通信光电子器件公司光迅科技,其“光电子器件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及A-MES平台”,能提供从颗粒级芯片到成品级光通信产品的生产制造全流程支撑,不仅自用,还输出到上下游合作企业中。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用工业软件构建的“生产过程资源管控”系统,能实现数字化车间与实体车间相融合的生产数字孪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

“软件定义产品、软件定义未来,尤其是要抓新质生产力,抓科技含量,抓科技发展创新,软件的发展将会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认为,数字化的高端研发设计在软件里,尤其对新型工业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工业软件本身产生的GDP不大,但它影响的GDP是万亿级的。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将要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75%,展示了高端研发设计软件的广阔前景。

评论(0)